晨光微露,薄霧還在江面纏綿,一年一度的端午賽龍舟,已在人們的期盼中拉開了帷幕。隨著鏗鏘有力的鼓點響起,一條條龍舟似離弦之箭,在水面上飛馳。船槳整齊劃一地起落,激蕩起層層浪花,選手們喊著號子,汗水與江水交織,那奮勇爭先的勁頭,仿佛要將沉睡千年的力量喚醒。岸邊的觀眾們熱情高漲,加油聲、吶喊聲此起彼伏,整個江面都沸騰起來。這激烈的賽龍舟場景,不僅是一場競技,更是端午文化中最激昂的樂章,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熱鬧的龍舟賽之外,包粽子則是端午溫馨的家庭記憶。奶奶的廚房里,粽葉的清香與糯米的甜香交織。奶奶總是提前泡好糯米,準備好紅棗、豆沙等餡料,一切都有條不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奶奶耐心地教,孩子們認真地學。只見奶奶將粽葉卷成漏斗狀,填入糯米和餡料,再靈巧地用絲線纏繞捆綁,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誕生了。孩子們包的粽子歪歪扭扭,卻滿是童真與歡樂。當粽子在鍋里咕嘟咕嘟地煮著,整個屋子都彌漫著濃濃的粽香,那是家的味道,是親情的溫暖。
掛艾草也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習俗。清晨,人們會將新鮮的艾草掛在門口,艾草散發著獨特的香氣,據說能驅蟲辟邪,守護家人的安康。那一抹翠綠,為古樸的門楣增添了生機與活力。艾草不僅是一種植物,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托,它承載著古老的智慧和對健康的祈愿。在歲月的流轉中,掛艾草的習俗代代相傳,成為端午文化中一抹獨特的色彩。
飲雄黃酒則為端午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傳說雄黃酒可以驅邪避瘟,保佑人們平安。雖然現在科學已證明雄黃酒不宜多飲,但在過去,端午時節,長輩們會用筷子蘸一點雄黃酒,點在孩子們的額頭、耳后,嘴里還念叨著吉祥話。那微微的酒香,帶著長輩們的關愛與祝福,融入了孩子們的童年記憶中。
端午節的這些習俗,歷經千年傳承,每一個都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們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將一代又一代的人緊緊相連。賽龍舟的拼搏精神,包粽子的家庭溫情,掛艾草的美好祈愿,飲雄黃的神秘傳說,共同構成了端午文化的豐富多彩。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顯得尤為珍貴。它們讓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重溫古老的文化,感受傳統的魅力。當我們參與到這些習俗中時,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領略他們的智慧和情感。端午,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精神的延續,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也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武漢漢陽煙草:劉慧娟)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