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新征程:大視聽專委會啟航推進萬億產業高質量發展
——產科教融合與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高峰論壇在蘇州舉行
為深入推進產科教融合發展,助力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邁向新高度,2025年6月14-15日,中國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平臺主辦的“產科教融合發展與現代產業學院院長論壇”在太湖之濱蘇州成功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地方大學教育研究分會和全國高等職業學校校長聯席會議指導,以“融合創新發展,跨界合作育人”為主題,迎來全國多地的院校領導、行業專家、產業學院教師代表三百余人齊聚一堂,圍繞產教融合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產業學院實踐路徑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交流與思想碰撞。
大視聽專委會成立:推進萬億產業高質量發展
論壇首先重磅進行了大視聽專委會成立儀式,旨在依托浙江省在內容制作、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產業優勢,深化跨界融合與產教協同,推進萬億大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由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應用研究院研究員、產業副院長,寧波鈦芯科技副董事長潘俊杰擔任首屆專委會主任,并與協同創新平臺常務副理事長蘇志剛共同為大視聽專委會揭牌。
現場發布三大行動計劃:
校園思政院線:豐富校園文化,打造思政教育新場景。
全國大學生寫手培育計劃:孵化內容創意人才,打造高校劇本創作研究院。
百項實訓成果扶持計劃:圍繞視聽新技術/材料、裝備智能制造、動漫游戲、影視文創、跨境電商、演繹傳媒等領域,扶持百項成果產業轉化。
“大視聽專委會的成立,表明大家深耕浙江萬億大視聽產業的決心,未來將整合各方優勢資源,立足產學研做好院校同政府、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通過多方協同創新,帶來更多優秀的產學研項目。”首屆大視聽專委會主任、浙江省科協委員潘俊杰提出“眾所周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戰略要求,也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的重大部署,更是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關鍵抓手。科學推進學科布局調整,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此次大會圍繞大視聽產業的設備智能制造、演繹文化傳播、跨境直播電商、文化內容創作等已有不少我們成員單位之間達成了合作意向,未來伴隨著更多的高等院校、科技型企業加入專委會,堅信定能孕育出更多的產學研優秀項目。
專家論道:把脈產教融合新路徑
教育部規劃建設中心原主任陳鋒做了題為《數智向上:在新時代對產業學院定位的思考》主旨報告,強調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要面向未來十年的挑戰加以設計。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地方大學教育研究分會理事長、鄭州大學原副校長屈凌波的報告主題為《產教融合的困境與出路》,他從課程體系改革與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實踐案例深度分析了產教融合的問題,為與會者帶來啟發。
蘇州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姜建明以蘇州工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實踐為核心闡述了產教融合賦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思考。
全國高等職業學校校長聯席會議秘書長任君慶做題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實踐樣態與發展思考》的主題報告,深入分析了三類重要樣態的案例和發展路徑。
中國現代產業學院協同創新平臺常務副理事長、寧波工程學院原黨委書記蘇志剛,帶來《現代產業學院的內涵建設與機制創新》講座。他從產業需求與教育邏輯出發,深度闡釋現代產業學院“產教協同、科教融匯”的內涵要義和全國最新建設狀況,解析適配產業生態的建設機制。
蘇州職業大學黨委書記溫貽芳圍繞《協同融合、共建共享,賦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生產力發展——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實踐與創新》展開分享,剖析市域產教聯合體“協同、共享”邏輯,以蘇州吳中區實踐為例,詳解產教資源整合、創新生態構建路徑,為產業集群與教育集群協同發展提供可復制經驗。
院校創新實踐分享
14日下午6所院校代表攜特色實踐登臺,展現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多元路徑。湖南女子學院副校長石瀟純、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寧海學院院長沈忠良、宜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曾安平、廣西科技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孫有平、佛山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常萌蕾和昆明學院現代旅游餐飲產業學院院長田芙蓉,分別分享了《湖南省現代家政產業學院運行機制與實踐經驗》《縣域產業學院推進制造業提質升級》《思政引領“1+1+1+N”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探索與實踐》《校企聚力,雙師賦能-邊疆民族地區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新能源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和《新文科視域下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設范式與實踐路徑探索》。
15日上午的院校分享階段,各高校結合地域產業特色與學科優勢,帶來跨境數字經濟、畜牧現代產業等領域的產業學院建設經驗。吉林醫藥學院藥學院副院長張慧峰、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智能影像裝備產業學院執行院長姜羲、東營職業學院萬華產業學院、和利時產業學院執行院長劉德志、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孫連棟、河北工程技術學院科研與產教融合處副處長王俊昆、新錦成研究院高級專家張景岫(曾任職清華大學、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樂山職業技術學院科技處副處長崔明現、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產業學院院長楊震和云南財經大學信息學院(智能應用技術研究院)原副院長吳曉松分別帶來《“三鏈融通、平臺支撐”現代制藥產業學院協同創新與實踐》《服務大健康產業的智慧醫療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三方共鏈、四同共育、五金共建,高端化工產業學院協同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高職產業學院建設探索與實踐》《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多層次、多維度”五共并舉、協同育人新模式》《產業大數據驅動的職業教育供需適配研究、《相伴行業,產教融合,共育陽光工匠》《政企校協同視域下,現代產業學院“雙主體”運行模式創新與實踐》和《云南產業學院實踐探索與經驗交流研討—以跨境數字經濟、畜牧現代產業、高原農產業元宇宙科技小院為例》的分享。
院校報告環節,涵蓋醫藥、大健康、化工、高職、裝備制造、地域特色產業等多元賽道,各院校代表從產業需求洞察、育人模式創新、協同機制突破等維度,展現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百舸爭流”之勢。這些實踐探索,既是產教融合向縱深推進的生動注腳,也為全國院校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產業學院建設樣本,助力產科教融合發展邁向新高度,為培育更多適配產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筑牢實踐根基。
論壇共識:構建育人高地與產業引擎
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搭建了產教融合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凝聚了“產科教協同、育時代新人”的行業共識,產業學院建設提供方法論與實踐樣本。未來,需以此次論壇為新起點,持續深化政校企協協同,破解產教融合痛點難點,推動產業學院成為人才培育高地與產業創新引擎!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