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不出海就出局”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的普遍共識。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無論是傳統制造業企業,還是新興的科技與服務型企業,都在通過國際化戰略提升自身的全球競爭力,加速全球化布局。
企業出海的熱潮背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國內市場趨于飽和,競爭日益激烈,促使企業尋求新的增長點。海外市場龐大的消費群體和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其次,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潛力不斷釋放,為企業出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合作機遇。此外,技術的進步,尤其是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使得企業能夠更高效地管理跨國業務,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
然而,企業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具體實踐中,企業面臨諸多挑戰,例如供應商信息不透明、外部環境變化莫測、內部數據難以整合等,穿透風險迷霧、實現主動防控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
在此背景下,國內一批科技企業正在通過加速大數據技術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供應鏈安全。近期,合合信息旗下啟信慧眼正式推出全球供應鏈風險管理方案。該方案基于領先的商業大數據技術構建可視化的“世界風險地圖”,為具備供應鏈全球化能力的企業構建全天候智能預警平臺,推動供應鏈管理邁向“全域可視、數據驅動”的新階段,為中國企業安全“出海”提供數智化決策支持。
在實際應用中,“世界風險地圖”具備“數據全、指向精”的特點,為風險管理模式帶來了新的參考。傳統風險管理常受困于數據“割裂”與響應滯后,跨國企業難以及時掌握遍布全球的二三級供應商潛在的風險問題。“風險地圖”將地震、港口關閉、政策影響等事件與受波及供應商地理位置實時關聯,生成動態全球風險熱力圖。企業管理者可在數秒內掌控風險態勢,快速獲取高風險區及受影響供應商清單。
據悉,“風險地圖”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地震局、氣象局、主流新聞平臺對接。系統每日自動掃描超過30萬條風險情報,智能捕捉自然災害、物流瓶頸、政策突變等28個維度信號,并支持130多種語言自動翻譯。這種實時更新的能力,確保企業能夠迅速響應各種風險事件。
啟信慧眼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較于在風險發生后的“被動響應”,企業只有即時感知風險、縮短響應周期,才能將風險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小化。為了加強企業的主動防御能力,啟信慧眼進一步完善了風險推送功能,全面防范供應鏈風險。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不斷調整和新興市場的崛起,企業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合合信息啟信慧眼將繼續深化技術創新,助力中國企業出海之路更加順暢。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