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與野性的呼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24





      《重返狼群》是一部講述野生動物畫家李微漪救下并撫養一只幼狼,然后又歷盡艱辛將其送返狼群的紀錄片。這是全世界首例由人類養大并成功重返狼群的真實故事。

      2010年4月,李微漪進入若爾蓋草原采風,聽當地的藏民講述了一個剛剛發生的故事:由于草原上的野物都被人獵光了,一只為了覓食的狼王走下狼山,來到藏民居住地偷羊,被牧民抓住并打死,狼王的妻子得知后,吃下有毒的肉殉情,留下一窩小狼崽。被故事感動的微漪找到狼窩,發現窩里僅存了一只小狼仔,她把它帶回了她的城市,給它取名格林。

      格林一個月時,活沷、好動、可愛,與狗的幼仔沒有區別。在微漪的細心照料下,格林漸漸長大,它的超凡智商和自學能力也顯現了出來。它學會了開電視,通過電視里播放的狼捕魚的影片學會了捕魚,經常把小區假山池里的觀賞魚抓回家;會因為電視里播放狼悲傷的在死去的同伴邊哀嚎,而發出了同樣的哀嚎聲。也正是這聲嚎叫,微漪察覺了鄰居的懷疑,如果城市里出現了狼,結局要么是安樂死要么是送進動物園。這兩種結局都是微漪不想看到的。于是她決定把格林送到它該去的地方。2010年7月,李微漪帶著3個月大的格林再次進入若爾蓋草原。格林非常喜歡這里,它在這茂盛的無邊的草場上肆意奔跑不知疲憊……

      而微漪發現,不是帶格林回到草原,就是回了家。盡管格林由人養大,目前還沒有攻擊性,但格林終究是只狼,草原上的牧民不會像她那樣接受它。要想格林在草原上自在的活下去,回到狼群是最好的歸宿。

      而送格林回到狼群則面臨著三個問題

      格林不會捕獵。格林只在電視上學會了捕魚,但這個技巧在草原上是活不下去的。微漪帶著格林住在藏民朋友的獒場,這兒有很多的旱獺和野兔,微漪帶著格林將鼠兔窩的其它幾個洞口給堵起來,匍匐在僅有的洞口處守候,等鼠兔一出來,微漪一聲令下:“格林,抓住它”……微漪還會模仿狼的叫聲來教格林。就這樣人類媽媽教會了狼兒子捕獵、狼嚎。

      格林不怕人。在格林的心中微漪就是它的媽媽,當微漪因肺水腫生病時,格林擔心的守在床邊,還把自己埋起來的獵物送到微漪身邊,它以為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給媽媽,媽媽的病應該就能好了。在微漪住院的15天里,格林每天沒精打彩的守在微漪離開的方向,也不捕獵了、也不瘋跑了。當微漪回來時,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與牧民的狗在一起生活,格林把自己當成了狗,學會了狗叫、等著被喂食、并且還向人示好。可是格林是只狼呀,哪怕它沒有了狼性,但有些牧民還是會打殺它。2010年10月,格林6個月大,此時正是草原的冬天,李微漪把格林帶到了若爾蓋草原的核心區,也就是狼群出沒的地方。李微漪深情的對格林說:“兒子,你看,這就是你出生的地方”……此時的這里氣候惡劣,食物短缺,她們在這里找了很久,沒有找到狼群卻等來了盜獵的牧民,牧民盯上了格林,而格林不明白為什么人類會打它,這一次微漪狠著心教會了格林“見到人要跑”。

      格林不被狼群接納。李微漪帶著格林在這無人區住了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天她們發現了一只狼,格林跟了上去,那只狼與格林保持著一定距離帶著格林走遠了。微漪以為格林成功回歸了狼群,然而第二天,格林帶著傷回來了,狼群還是不能接納這只陌生的與人類生活在一起的狼,但是并沒有殺死格林,微漪覺得還有希望。2010年12月格林8個月大,此時的草原上物資越來越貧瘠,日子越來越堅苦。朋友對李微漪“要不先回去吧,明年再來”。微漪說:“冬天不好守獵,狼群會集結,會集體守獵,這是格林回到狼群的最后時機了,格林一天天長大,錯過了這個時機,再也沒有狼群會接納一只成年的孤狼了”。此時的格林10個月大,微漪的判斷是對的,狼群真的開始集結,集結的狼群接納了格林。微漪含著眼淚送走了親手養大的狼兒子。

      然而當李微漪回到若爾蓋縣城,看到了售賣的狼牙、由620張狼頭皮制成的狼皮袍時,微漪后悔了!當春天來到時,微漪回到了狼山尋找格林,在這里遇到了帶著槍的盜獵者,微漪說“這里可是保護區,狼可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呀”。盜獵者們對于微漪的話充耳不聞、嗤之以鼻……守候了幾天,微漪在一群打圍守獵的狼群里發現了格林,她藏在一旁看著格林成功的完成了守獵任務、看著它很好的融入了狼群、看著它在聽到槍響后知道逃跑……這一次一人一狼、一母一子終于相縫了,微漪呼喚格林,格林奔向微漪,這對母子緊緊的抱在一起,這一面后,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見,更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朋友說:“要不把它帶回去吧,我們養著它,至少能保住它的性命,有什么比活著更重要呢?”微漪滿含熱淚看著隨狼群遠去的格林,聲音顫抖的說“自由”……

      到這里,這對狼母子的故事就結束了。這對人與動物之間跨越物種的情感令人動容。它體現了人與動物最純的愛、最真的情,也展現了人與動物雖然無法交流,但是可以通過精神去感知,哪怕它是只野性的動物。同時也提出了一個主題:生態環境需要大家一起保護。它提醒人們尊重自然,保護野生動物,以及它們生存的空間。生態環境決定著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非法捕殺會破壞大自然的生物鏈,而最終為這一切買單的終究是人類。(江夏煙草 代慧敏)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