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灣上虞經開區:重點產業聚勢騰飛 本土企業逐浪世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09





    日月遞嬗,盛貌日新。行走在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蓬勃發展的生動圖景徐徐鋪展:昔日破土抽枝的工業新苗,如今已長成枝繁葉茂的產業森林;曾經扎根一隅的本土企業,正蛻變為逐浪全球的外貿勁旅。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處處躍動著跨越發展的強勁脈搏。

    區域經濟發展如此之好,關鍵在于精準把握產業脈搏,以創新實踐破解發展難題。今年5月,商務部印發的《深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創新 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這為國家級經開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與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的發展路徑不謀而合。

    一次次產業升級的蝶變、一家家出海拓市的企業,匯聚成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如今的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已集聚1846家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51家。2024年,經開區實現總產值2576.2億元,同比增長6.9%,勾勒出區域發展的曲線。

    俯瞰杭州灣上虞經開區

    創新謀發展 先進材料產業加速前進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背景下,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正面臨產業結構不均衡、經濟效益亟待突破等多重挑戰。如何在變局中開新局、于挑戰中尋機遇,成為推動經開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命題。

    面對產業升級的時代命題,杭州灣上虞經開區錨定破局方向——以精細化工這一傳統產業為基石,將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的新材料領域延伸拓展,實現“老樹發新枝”。

    產業換擋,招商先行。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創新招商模式,以產業鏈魚骨圖為指引,聚焦精準招商。一方面,靶向招引鏈主型企業、優質配套項目,通過強鏈、補鏈、延鏈,加速產業集群集聚;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本土龍頭企業向高端新材料領域轉型升級,推動企業間開展技術交流與項目合作。

    通過雙輪驅動,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先進材料產業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已有169家先進材料領域企業落地于此,形成了特色鮮明、協同高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2024年,該產業產值達1096.8億元,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企業間若只是地理上的毗鄰,而缺乏深度的產業協同與資源整合,即使形成規模龐大的企業集群,所謂的產業鏈也終將淪為一盤散沙。

    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深諳其道,始終將育強壯大企業群、構建完善產業生態圈作為發展核心,通過推動企業間共享資源、聯合攻關,打造產業配套服務體系,全方位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讓企業在這片沃土上真正實現“物理聚集”向“化學融合”的跨越,構建起協同增效、欣欣向榮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浙江佑謙特種材料有限公司便是協同發展的典范之一。作為深耕水性UV涂料及高性能UV固化涂料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其在研發、生產與銷售環節持續發力。

    “我們積極探索協同創新模式,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為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佑謙總經理劉磊介紹,為突破行業技術瓶頸、搶占創新制高點,佑謙與同處經開區的浙江阿克希龍舜華鋁塑業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雙方聯合研發的金屬材料專用熱轉印UV涂料,成功斬獲發明專利授權。

    2024年,佑謙與阿克希龍舜華的合作再結碩果——建成國內首條量產的全水性光固化涂裝線。該涂裝線不僅順利通過驗收,還憑借突出的環保優勢獲得國家環保基金補貼,為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示范樣板。

    企業拔節生長的背后,離不開杭州灣上虞經開區以先進材料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多維發力優化產業生態。營商環境方面,深入推進增值化服務改革,設立一站式企業綜合服務分中心,全力構建優質產業發展生態圈;金融賦能層面,推出產業金融協同發展改革試點,打造層級有序、聚焦清晰的產業基金體系,重點瞄準龍頭標桿性企業和引擎性項目,持續推動產業項目招引落地。依托總規模50億元的中金曜盛產業母基金,出資設立半導體、低空經濟、裝備及新材料、人才創新等一批細分領域產業子基金,拓展產業項目的“朋友圈”。

    在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優質產業生態的賦能下,浙江海創鋰電科技有限公司增資擴產,加快推進“年產3.7萬噸三元前驅體”擴建項目。該項目作為海創科技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目前已完成廠房主體建設,接下來是關鍵設備進場,后續進入調試階段,建成后將顯著提升企業產能和市場競爭力。

    破浪向全球 本土企業進發世界舞臺

    隨著區域產業集群規模效應日益凸顯、發展勢頭一路高歌猛進,如何突破本土市場邊界,在海外開辟“第二增長曲線”,成為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必答題。

    立足杭州灣上虞經開區這片產業沃土,經開區內企業以開放姿態謀篇布局,發展的觸角如蓬勃生長的藤蔓向海外延伸。它們既依托本土產業集群的資源優勢,又積極在全球市場開疆拓土,以國際化戰略書寫企業發展新篇章。

    作為深耕照明產品研發與生產的老牌外貿企業,浙江陽光照明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曾長期依賴海運貨代模式進行海外貨物運輸,成本攀升、利潤壓縮等問題隨之而來,一度成為制約其海外市場拓展的瓶頸。

    為沖破這一障礙,陽光照明以前瞻性戰略眼光在美國、比利時、德國、法國等國布局海外智慧物流平臺,企業將出口貨物通過跨境物流提前存儲至海外智慧物流平臺,當海外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下單后,可直接從當地倉庫發貨,實現貨物的快速配送。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成功打通了海外尾程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消除了傳統外貿模式中時效慢、成本高的痛點,還為企業開辟了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發展空間。

    企業協同出海正成為開拓國際市場的創新路徑。近日,浙江藍能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三一氫能展開深度合作,將兩臺工作壓力分別為50兆帕、90兆帕的儲氫瓶組進行最終調試與檢測后,發往澳大利亞。

    “我們與三一氫能作為氫能產業鏈不同關鍵環節的頭部企業,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專業優勢,通過資源共享、協同創新的模式,攜手開拓國際市場。”藍能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1+1>2”的合作效應,不僅助力藍能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更向世界展現了高標準、高品質的中國氫能解決方案。

    此次合作也是浙江藍能作為申能能創旗下氫能產業鏈企業,在“雙碳”的時代背景下,圍繞申能集團“三縱三橫”氫能發展戰略,肩負起推動能源綠色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時代重任,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帶領中國氫能裝備以領先技術實力走向全球舞臺、邁向低碳未來的重要舉措。

    浙江格派鈷業新材料有限公司通過工藝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延伸產品價值鏈,首次突破國際大宗商品頂級認證門檻;浙江國邦藥業有限公司持續進行技術革新,在多個核心產品線構建起行業競爭壁壘,產品已遍布全球115個國家和地區;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單晶爐,成功突破國際技術封鎖……在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的外貿版圖中,一批批本土企業正以硬核實力叩開世界市場之門。

    這些企業“破浪出海”的奮進之路,離不開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的強力支持。今年以來,經開區主動作為,先后組織200余家外貿企業“組團出征”,通過參加國際展會、開展商務洽談等形式,深度融入全球經貿網絡。同時,積極探索外貿新業態,大力挖掘跨境電商出口潛力,為區域外貿增長注入新動能,書寫浙江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洪倩)


      轉自:東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