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踐行“長江大保護”:青年學子登“長江三峽1號” 探秘“黃金水道”綠色航運新篇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10





      為深入貫徹“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積極響應綠色發展號召,在構建三峽水運新通道、推動長江黃金水道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2025年7月7日,三峽大學“長江輕舟”社會實踐團,懷揣著對綠色船舶科技的求知熱情,深入宜昌市三斗坪碼頭,登上長江流域最大型也是唯一的純電動客船——“長江三峽1號”,零距離探訪我國綠色航運領域的前沿探索與實踐成就。此次調研旨在通過親身體驗與深度交流,全面了解綠色船舶及動力港口建設的最新進展,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智慧。

      “長江三峽1號”作為長江黃金水道上目前最大、最先進的純電動客船,以其開創性的技術指標和卓越的環保性能,成為此行焦點。該船全長100米、最寬16.2米、高16.1米,總載電量高達7500千瓦時,相當于126輛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總和,可滿載1300名乘客。其最顯著的優勢在于實現了航行過程中的“零排放、低噪音”,在技術層面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對長江生態環境的影響,充分彰顯了中國在內河綠色航運領域的創新能力與責任擔當。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與智能航行系統,不僅保障了船舶的安全高效運行,更為游客帶來了舒適、寧靜的長江體驗。實踐團成員們通過此次實地調研,對這艘“綠色巨輪”的先進技術、設計理念及其在長江大保護中的戰略性作用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在船舶工作人員的專業引導下,實踐團成員們依次參觀了寬敞明亮的客艙會客廳、視野開闊的甲板觀景臺、科技感十足的駕駛室,并深入了解了船舶核心動力源——電池艙。

      在會客廳,隊員們被其現代化的設計和以長江文化為主題的藝術布局所吸引。據介紹,這里不僅是游客休憩和交流的場所,更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系統,用于生動展示長江生態保護成果和進行科普宣教,讓每一位乘客在享受旅途的同時,也能成為長江生態文明建設的傳播者。登上甲板觀景臺,一覽無余的長江壯麗景色盡收眼底,隊員們無不贊嘆長江的雄偉與秀美,也更加堅定了保護母親河的決心。

      步入駕駛室,隊員們近距離接觸到“長江三峽1號”的“智慧大腦”。通過工作人員的詳細講解,大家了解到北斗智能航行系統、精準操控技術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航行安全性與操控便利性,為長江航運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部分隊員還親身體驗了模擬操控,切身感受到船長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感,以及科技賦能航運的巨大潛力。

      此次調研的亮點之一,是對船舶核心動力系統——2號電池艙的深度探訪。工作人員介紹,作為“長江三峽1號”船體內部四個電池艙中最小的一個,2號電池艙內集成了144個安全性高、循環壽命長的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包,每個電池包可存儲10.4千瓦時電能。整個電池管理系統確保了電池的安全高效運行和船舶的零排放航行。值得一提的是,艙內壁均采用防火材料包裹,并配備恒溫空調系統,最大限度保障電池運行安全,并預留充足的應急時間。據測算,該船4個電池艙的總供電量每年可替代燃油消耗530噸,減少各類有害氣體排放1660噸,實現了真正的“零排放、零污染”,為踐行“長江大保護”理念樹立了行業標桿,也為長江航運的綠色轉型提供了示范。

      此次“長江三峽1號”實地調研,不僅讓成員們深刻領略了我國綠色船舶技術的先進性與創新性,更讓他們親身感受了“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在長江黃金水道和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領域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隊員們對綠色航運在長江生態保護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企業在推動綠色發展中展現的責任與擔當表示由衷敬佩。

      接下來,三峽大學“長江輕舟”實踐團將繼續深入長江流域,通過實地考察、數據收集、專家訪談等多形式,持續聚焦綠色航運技術的應用現狀與發展挑戰,積極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和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新時代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書寫長江新篇章。(通訊員 周后璋 羅明亮 周皓 唐夢涵 余倩倩 邱麗蓉)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