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在“2025數據空間創新發展研討會”上,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聯合國際數據空間協會(IDSA)、IEEE標準協會共同正式啟動IEEE P1988跨境數據空間國際標準的構建。該標準致力于構建一個高效、安全、可擴展的數據流通和共享環境,確保數據在不同領域和地區之間的可信共享,完善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并指導相關重點行業跨境數據流通,構建全球數據合作新秩序。
在數字經濟深入發展的當下,數據流動正成為國家間、行業間協作的新引擎。然而,隱私保護、主權沖突、技術碎片化等問題卻成為制約全球數據流通的關鍵障礙。如何在全球范圍內構建一套通用、互信、可持續的數據交換機制,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關切。此次IEEE P1988國際標準的啟動,正是在這一全球背景下應運而生。
IEEE P1988國際標準開啟跨境數據合作新時代
啟動儀式由IDSA董事會主席萊茵霍爾德·阿赫思、IEEE亞太區高級業務總監華寧、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共同主持。在三方的共同見證下,IEEE P1988國際標準正式啟動。作為全球首個面向跨境數據空間架構的國際標準項目,IEEE P1988聚焦數據在跨組織、跨地域之間的安全流通和可信交互,為全球數據基礎設施發展樹立方向。
圖:“IEEE P1988跨境數據空間體系架構標準”啟動儀式
萊茵霍爾德·阿赫思表示:“數據空間的互聯互通,是實現全球數字協同的前提。IEEE P1988標準將為不同國家、不同平臺、不同機構之間構建橋梁,讓數據流動建立在信任與規則基礎之上。”
華寧指出:“這是一個從規則、產業到技術標準的多維融合。我們非常高興看到IEEE P1988的啟動,它將成為推動全球數據合作的技術基石,不僅支撐當前的數據流通,更為未來的數據社會奠定基礎。”
劉東現場表示:“IEEE P1988不只是某一地區、某一行業的解決方案,而是面向全球開放的共建平臺。未來任何愿意參與數據合作的主體都可以在這一框架中找到角色、參與治理、共享價值。”
構建可互操作、可擴展的跨境數據空間架構
IEEE P1988由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于2025年2月發起立項,并于3月27日獲得IEEE標準協會正式批準。標準以“互操作性、信任機制、規則內生、隱私保護、跨域協作”為核心,面向包括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在內的多方數據主體,定義了一套通用的數據空間模型與接口協議,涵蓋數據共享、訪問控制、身份管理、審計追蹤等關鍵能力。
技術架構層面,IEEE P1988基于IDSA國際數據空間架構和DSP連接協議,融合IPv6虛擬專網以及數據沙箱、隱私計算和區塊鏈等多重數據保護能力,形成一個支持分布式部署、靈活接入、安全可控的數據互聯平臺。劉東在發布演講中指出:“IEEE P1988標準是一套由技術架構與信任機制相融合的解決方案,致力于在保障數據自主權前提下,實現跨組織的數據共享。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標準,推動全球范圍內建立一種基于信任、規則、技術融合的協作機制,讓數據能夠在規則內生、隱私保護的前提下實現價值流通。”
多場景試點驗證,推動技術標準快速走向產業應用
IEEE P1988標準并非紙上方案,而是高度場景化與工程化的成果。目前,該標準已在多個行業場景中陸續開展試點驗證,體現出強大的適配性和通用性。
在科研領域,基于該技術方案建設的“京粵港澳跨境科研科創數據空間”,面向相關科研機構,建立從數據采集、共享到跨域連接的完整鏈路。在產業領域,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的試點項目業已規劃啟動,圍繞“碳排放數據、電池護照、供應鏈信息”等跨境要素,構建可信數據通道。此外,在國際樞紐地區香港,也正在規劃“國際跨境可信數據空間-香港站”建設,構建一個“規則開放、可信安全、傳輸高效”的數據流通平臺,建立全球數據流通網絡的關鍵節點。劉東在現場表示:“通過這些試點示范項目的探索,已形成技術標準和落地實踐同步走的局面,通過工程試點快速驗證技術可行性,也為未來向更多國家與地區推廣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樣本。”
從標準出發,走向可信共贏的數據未來
數據作為新型戰略資源,正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結構與治理格局。其流通不只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更是合規、信任與生態的系統協同。IEEE P1988所代表的標準實踐,正是在回應全球化與數據自主權之間的結構性張力。
此次IEEE P1988標準的啟動,是全球數據流通體系建設進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它打破了長期以來跨境數據流通“無統一技術基準、無共識信任機制、無落地執行方案”的局面,為全球數據要素市場的制度化發展提供通用框架。
正如與會嘉賓在討論中所言:未來的數據流通不應是風險博弈,而應是信任驅動;不應是規則分裂,而應是技術保障、標準共建。IEEE P1988的啟動,是全球數據流通協作從理念走向體系的關鍵一步,未來跨境數據流通將真正迎來可信、高效、合規的新格局。
劉東最后表示:“IEEE P1988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標準,更是全球數據流通互信體系建設的起點,期待未來成為推動全球數據互信、合作共贏的底座。我們歡迎更多國際機構、產業組織和技術伙伴參與其中,共同推進一個可持續、開放、可信的數據未來。未來已來,唯有攜手,方能共贏。”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