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和聚:引領售電治理躍遷,賦能綠能服務未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18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發布。改革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電價的機制,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這是一項惠及民生、惠及企業的利好舉措,其秉持“民事不可緩”及守正創新的理念,值得企業用心領悟。

      在“雙碳”目標與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的大背景下,售電行業作為電力市場的核心主體,其發展質量、法治化意識以及售電企業和用電企業對電力改革的政策解讀和認知,關系到能源資源優化配置效率與企業運行成本。從2015年電力改革至今,我國售電市場歷經“破局”“擴容”“規范”“穩定”4個發展階段,當前正站在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取勝”轉型的節點。本次電力改革,旨在更好地發揮政府引領作用,在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前提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售電公司是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之間的橋梁,售電公司將電力用戶的用電需求精準匹配給發電企業,并將火電、水電、綠電、核電等各種形式的電能銷售給終端電力用戶,以滿足用戶高標準、高質量的用電需求,同時降低電力用戶的用能成本,減少電力系統的能源損耗,推動電力價格透明化、市場化。售電公司的主要職責包括用電量精準預測、電價預測、電力采購、電力銷售、市場交易、輔助服務等,遵循市場規則,推動電力市場健康有序發展。隨著國內大循環的活躍,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穩步增長。截至2024年年末,市場化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持續上升,這是企業應該把握的趨勢。在此背景下,政策更新、市場波動、問題暴露及有序化解等因素都在推動行業向“市場化、規范化、法治化”轉型。

      當前,以制度化、規范化為主導的企業傳統管理思維需要提升到治理的認知層面。企業管理的過程,是將計劃擬定、組織安排、指揮執行、協調各方以及控制進度等環節逐一落實的過程。治理則更多地強調相互協商、公平參與、共同參與的概念。由“管”到“治”,雖然是一字之差,但在認知層面上差別很大。從管理到治理,體現了企業社會角色的轉變。這一轉變,在社會治理和企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企業應該實行“事前預防、遇事調解、明確權益、相互協同、共同受益”的治理理念,增強企業的可信度和權益保障。有市場就需要規范,有規范就需要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用電和售電企業都要遵循市場化的規則,這是法治化的基本共識。

      以中和聚為代表的售電企業應堅持“守正創新、個性服務”的理念。通過融合市場歷史數據、氣象信息、政策趨向、市場化需求等多維度參數,精準解讀和把握電價波動與電力市場走勢,為用電企業提供有序、規范、合理、兼顧、共贏的良好服務。

      在市場服務方面,中和聚深入洞察每位用戶的差異化用能需求,以用戶企業的用電曲線作為重要參考依據,開展全面且精準的宏觀與微觀測算,從而為用戶量身定制個性化的用電方案。

      與此同時,中和聚在常規電力交易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綠電綠證、光儲一體等綜合用能服務。通過這種方式,中和聚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與競爭力,朝著“綠能整合、服務創新、技術引領”的售電行業領軍企業目標穩步前行。

      未來十年,售電行業將經歷“從單一交易到生態服務”“從人工管理到數字賦能”“從規模競爭到質量制勝”的三大躍遷,這就倒逼售電企業必須提升治理能力,塑造相應的企業文化,具備更好地為用電企業服務的能力和素養。

      售電企業應堅持“守正創新、個性服務”的理念。通過融合市場歷史數據、氣象信息、政策趨向、市場化需求等多維度參數,精準解讀和把握電價波動與電力市場走勢,為用電企業提供有序、規范、合理、兼顧、共贏的良好服務。

      在市場服務方面,售電企業應深入洞察每位用戶的差異化用能需求,以用戶企業的用電曲線作為重要參考依據,開展全面且精準的宏觀與微觀測算,從而為用戶量身定制個性化的用電方案。

      與此同時,企業在常規電力交易的基礎上,拓展綠電綠證、光儲一體等綜合用能服務。通過這種方式,企業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與競爭力,從而朝著“綠能整合、服務創新、技術引領”的售電行業領軍企業目標穩步前行。【作者系中和聚(北京)能源有限公司】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