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創新藥板塊再掀漲停潮。三葉草生物-B四天暴漲65%,中生制藥、石藥集團等傳統藥企紛紛走強,市場情緒陡然升溫。上證創新藥指數自4月以來漲幅已超過50%,成為年內最強主題之一。在這樣一片火熱中,健康元和旗下麗珠醫藥的股價漲幅卻僅約20%,顯得“異常冷靜”。但冷靜的背后,或許正孕育一場價值重估的暗涌。
在資本競逐傳統大賽道之際,健康元選擇了一條看似“冷門”的吸入制劑之路,卻悄然搭建起一個潛力巨大的呼吸版圖。這種“不湊熱鬧”的堅持,正在隨著全球巨頭的舉動被重新認知。
默沙東收購激起千層浪,健康元踩對“呼吸節奏”
6月,默沙東以100億美元收購呼吸藥企Verona Pharma,成為全球醫藥圈最轟動的事件。這家標的公司的核心產品Ohtuvayre?,是20年來首個用于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新機制療法——PDE3/4雙靶點吸入抑制劑。收購消息一出,吸入制劑這一相對冷門的領域被瞬間拉入主流視野,投資者也開始將目光投向那些早已布局此賽道的企業。
健康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默沙東收購消息之前,公司就已構建出全球領先的吸入制劑矩陣。旗下PDE4吸入制劑聚焦輕中度COPD患者,旨在精準抑制肺部炎癥通路,通過局部給藥提升局部濃度、降低全身副作用,在中國約1億COPD患者中,有望滿足超過60%輕中度人群的長期治療需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健康元并未止步于“Verona同款”PDE4。作為國內呼吸賽道先行者,憑借PDE4吸入制劑、口服PREP抑制劑及新一代ICS吸入劑三大創新管線,構建了針對COPD抗炎的全面解決方案,其市場價值和投資價值不亞于Verona Pharma。
不止呼吸,健康元的創新藥版圖更寬也更深
除了在吸入領域的深耕,健康元也在抗感染和大分子生物藥領域悄然發力。今年,公司與騰盛博藥達成合作,獲得其抗耐藥感染新藥BRII-693在大中華區的獨家權益。該藥物靶向當前中國耐藥菌感染率高達50%的臨床痛點,商業化落地空間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同時借助健康元在呼吸渠道的強大終端網絡,預計商業化效率提升達40%。這不僅展示了健康元BD策略的靈活務實,也意味著其創新藥生態正逐步浮出水面。
在單抗方面,健康元亦不容小覷。旗下IL-17A、PD-1等管線產品均已進入臨床中后期,抗IL-17A單抗更已沖刺III期,目標直指自身免疫和腫瘤治療黃金賽道。
政策東風吹起,創新藥進入“價值兌現期”
宏觀層面,創新藥正在迎來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的窗口期。國家醫保局明確“老藥集采,新藥豁免”,第十一批集采中創新藥被排除在外,令市場對創新藥利潤空間的擔憂大幅緩解。同時,醫保目錄還新增“商保創新藥目錄”,為未納入基本醫保的高價值藥物提供商業保險支持,打開了更廣的支付路徑。
這背后折射出的是監管邏輯從“保基本”向“促創新”的轉向。尤其在慢病和罕見病領域,像健康元這樣具備完整平臺能力的公司,更容易在醫保、商業險、患者自付之間形成協同閉環。
資本的新發現:被市場低估的平臺整合者
在過往的醫藥牛市中,市場更偏好“單品爆款+故事驅動型”企業。但在當前后估值時代,平臺型企業、整合型公司正在獲得新的青睞。它們不靠一款藥“賭未來”,而是靠管線矩陣、產能布局、商業渠道的協同來兌現“現金流+增長”的雙輪驅動。
健康元的股價目前仍低于大多數創新藥指數漲幅,市場或許低估了其“吸入之王+整合之王”的雙重身份。在默沙東百億美元并購背后,健康元或正站在價值重估的新起點。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