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資企業的全球化戰略正在經歷深刻轉型,從以產品和制造能力輸出為主,逐步邁向品牌塑造與全產業鏈協同出海的新階段。尤其在歐洲市場,一體化的市場環境、嚴苛的合規要求以及對高端產品的偏好,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變革。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持續拓展,也帶動了產業鏈上游企業同步“出海”。這類“隨遷式”布局,不僅回應了中資終端客戶對當地高效服務、柔性交付和快速響應的迫切需求,也更好地契合了歐洲客戶對成本效益、卓越品質、運營效率與合規性的綜合期待。
基地產能穩步爬坡,打造歐洲制造新支點
在這一出海浪潮中,拓邦股份(002139.sz,以下簡稱“拓邦”)于2022年戰略性地在羅馬尼亞第三大城市蒂米什瓦拉投資建設制造基地,占地逾12,000平方米,并于次年正式投產。基地自規劃伊始即嚴格對標歐盟法規體系,全面落實RoHS、REACH、WEEE等環保標準,并相繼通過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 WCA, RBA等國際權威質量與管理體系認證。截止2025年7月,基地已建成13條生產線,未來三年規劃擴容至32條,屆時滿產年產能預計可達1,200萬件。隨著產線持續擴建與制造能力的顯著躍升,結合地理鄰近的區位優勢,拓邦將為歐洲客戶提供更加高效、穩定且高度靈活的本地制造解決方案。
"歐洲制造+柔性交付"重構供應鏈韌性
在終端市場由“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的趨勢下,拓邦羅馬尼亞基地的差異化價值尤為凸顯。依托“Made in Europe”的原產地優勢,不僅有效提升了客戶對交付產品的認可度,更憑借卓越的本地化制造能力與端到端交付體系,為客戶提供穩定供應、成本優化、合規品質與及時響應四位一體的綜合價值支撐。
在全球供應鏈持續承壓、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供應鏈的穩定性成為客戶的核心訴求。拓邦羅馬尼亞基地憑借區位與體系優勢,有效規避了傳統跨境物流中的時效瓶頸與斷鏈風險。基地地處中東歐核心樞紐,毗鄰德國、捷克、波蘭等電子制造強國,可實現原材料與標準元器件的本地化快速采購——部分標準組件的交付周期可縮短至1–2周,相較傳統“全球采購—運往中國—再出口至歐洲”的路徑,顯著提升效率。在成品交付環節,從羅馬尼亞發運至歐洲主要市場僅需1–3天,而從中國發運的海運、鐵路、空運等運輸方式,短則需一周,長則可達80天。無論是在原料獲取還是成品交付方面,羅馬尼亞基地均展現出強大的時效優勢、成本效率與交付靈活性,為客戶構筑更具韌性的本地供應鏈體系。
制造端的柔性化交付,是羅馬尼亞基地服務能力的另一核心優勢。基地內配備SMT貼片、AOI檢測、激光鐳雕、波峰焊、自動噴灌膠等先進自動化設備,支撐多工藝、精細化、差異化的定制制造需求。在此基礎上,基地的地理鄰近性使其能對歐洲客戶的訂單需求進行敏捷響應與動態調整,靈活優化生產與交付計劃,契合“JIT(Just-in-Time)”小批量、多品類、高頻次的生產模式,并降低客戶的庫存壓力和持有成本。同時,可高效支持客戶產品的定制開發與快速迭代,配合客戶新產品快速上市的需求,顯著增強客戶應對市場變化的彈性。
貼近服務重塑中資出海標準,全面提升客戶產品競爭力
此外,“Made in Europe”制造標簽疊加上下游產業鏈集群效應,也在成本層面顯現出顯著優勢。根據統計,歐盟內部物流成本相比亞洲進口低約20%–40%,運輸過程中的損耗與延誤風險亦大幅降低。原產地優勢還可使客戶出口至在歐盟及其自由貿易協定伙伴國可享受零關稅,具有極大的成本優勢。羅馬尼亞基地全面遵循歐盟環境與勞動法規,確保產品更易通過歐盟市場準入審查,幫助客戶規避繁瑣的進口合規流程。尤其在電子制造領域,歐盟對RoHS和REACH等法規的嚴格要求,使羅馬尼亞工廠在合規性上具備天然優勢,進一步降低了客戶的合規成本。憑借“Made in Europe”的制度、區位與政策紅利,拓邦羅馬尼亞基地為客戶顯著降低了綜合成本,助力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中贏得更強的競爭力。
為進一步滿足客戶對快速響應的需求,作為產業鏈上游企業,貼近客戶所在地意味著更高效的本地化服務。羅馬尼亞基地憑借地理時區的高度重合與語言文化的接近,在客戶溝通與問題響應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客戶可隨時到廠監督生產、提供現場指導,工廠亦能在收到反饋后24小時內提出初步解決方案,并于2–3個工作日內安排技術人員現場處理,顯著壓縮訂單問題的響應周期。同時,不良品的檢測、返修與替換均可在本地快速完成,較傳統跨境物流模式顯著提升響應效率,有效規避信息傳遞滯后引發的交付延誤,最大程度降低對客戶生產及節奏的影響。
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與體系能力的不斷升級,拓邦羅馬尼亞基地正加速成為面向歐洲市場的核心支點,進一步強化作為連接歐洲市場與拓邦全球制造網絡的關鍵橋梁角色。未來,基地將繼續聯動全球制造網絡與本地資源優勢,賦能客戶以更具韌性的供應鏈、更敏捷的市場響應和更優化的運營成本,共創在歐洲市場的長期價值與可持續增長,攜手開拓歐洲高端制造的新藍海。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