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的同志又來幫咱掃樓道了,這‘紅馬甲’真是咱社區的‘活雷鋒’!”浠水縣清泉社區居民王阿姨笑著說。近年來,浠水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以“黨建引領志愿服務”為抓手,組建“紅燭”志愿服務隊,從小處著手,從實處發力,用一件件“微實事”暖了民心、聚了民力。
支部領航,把準服務“方向盤”
“志愿服務不是瞎忙活,得跟著群眾需求走。”縣局黨組把志愿服務納入黨建“責任清單”,成立志愿服務總隊,定下“每周有行動、每月有總結、每年有提升”的調子。
與結對社區、幫扶村搞起“結對子、認親戚”,定期上門“拉家常、問需求”,把群眾的“急難愁盼”記在“民情本”上:張大爺的收音機壞了、李奶奶的養老金不會查、村里的公示欄該換了……整理成“需求清單”,再對照黨員的“技能清單”,搞“接單服務”,確保“群眾點單不白點,黨員接單必辦好”。
每周五的“志愿服務日”,黨員們穿上紅馬甲,帶著工具包,到社區、進村組,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兌現承諾。社區書記說:“煙草的志愿服務不搞花架子,干的都是咱老百姓需要的實在事。”
小事做實,把溫暖送到身邊
“志愿服務不在多,在于真;不在大,在于實。”服務隊的同志們總說這話,干的也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小事。
“志愿服務不在轟轟烈烈,而在細水長流。”這是“紅燭”服務隊的行動準則。在社區里,隊員們化身“多面手”:每周定期打掃小區衛生,清理樓道雜物、擦拭宣傳欄,讓居住環境更整潔;逢年過節看望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資,陪老人聊家常、讀報紙,驅散孤獨感;針對社區留守兒童,利用周末開設“五點半課堂”,輔導作業、講故事,當起“臨時家長”。
在村里,他們是“政策宣傳員”:把醫保新政、防詐騙知識編成“順口溜”,用大喇叭喊、用傳單講,讓村民聽得懂、記得牢;是“田間好幫手”:農忙時幫缺勞力的農戶摘摘菜、曬曬糧,下雨前幫搶收農作物,雖然汗流浹背,卻笑得開心。有老鄉說:“這些同志來了不歇腳,干的比自家孩子還實在!”
長效常態,讓志愿之花常開
“志愿服務不是‘一陣風’,要吹成‘四季風’。”浠水縣局建立“志愿服務聯動機制”,與社區、村委會簽訂共建協議,將服務內容納入年度黨建考核,確保“有人抓、有人管、能堅持”。開展“黨員示范崗”創建,在服務中亮身份、作表率。
平日里,服務隊搞“三個一”活動:每月一次走訪、每季一次幫扶、每年一次總結,把服務做成長流水。遇到創文創衛、防洪抗旱等重點工作,更是沖在前頭:站路口勸導交通、幫社區登記信息,哪里需要哪里去。
黨員小陳說:“穿上紅馬甲,就覺得肩上有份責任,哪怕只是幫老人提桶水、修個燈泡,心里也踏實。”這樸實的話,道出了志愿服務的真諦。下一步,浠水縣局將繼續把志愿服務做細做實,用“黨建紅”帶動“志愿紅”,讓溫暖常在、服務常伴。(彭云驄)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