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清潔效果可測量,是口腔健康行業的‘最后一公里’。”2025年7月31日,在中國家電協會發布《電動牙刷-牙菌斑生物膜清除效果體外評價方法》的標準會上,usmile笑容加相關負責人如是說。這份由該品牌作為第一起草單位主導、12家機構參與制定的文件,不僅是中國口腔護理行業首個體外功效評價標準,更揭開了一家“技術偏執”企業的十年長征——從打破國際品牌壟斷,到定義行業科學范式。
為何是usmile?——醫學基因驅動的“非典型”企業
當多數企業將電動牙刷視為“小家電”,usmile的笑容加選擇了另一條路:
? 定位重構:2016年首款產品U1即以“口腔健康工具”自居,半年續航技術解決使用粘性;
? 研發重投入:累計投入超5億研發資金,組建含口腔醫學、生物材料、算法團隊的跨界實驗室;
? 醫學錨點:聯合專業醫學團隊攻克菌斑模型。
“電動牙刷的本質不是電機,而是能否有效快速刷干凈牙齒。”正是這一理念,推動其在2019年啟動標準攻堅。
五年攻堅——一場對抗行業慣性的“科學長征”
當整個行業沉迷于比拼電機轉速時,usmile笑容加選擇了一條孤獨的路:投入千萬級資金,在微生物實驗室里“養細菌”。這場看似反常識的投入,源于其醫學基因的清醒認知:“電動牙刷的本質不是震動頻率,而是能否真正清除致病菌斑。”
2019-2021:破壁者的困境
? 理念沖突:行業質疑“小家電何必做生物實驗”,股東擔憂“投入產出比”;
? 技術險境:初期菌膜培養失敗率超70%,團隊在“粘附力不穩定-刷牙模擬失真-數據波動”的閉環中反復受挫;
? 關鍵轉折:聯合專業醫學團隊發現“24小時黃金窗口”——人工唾液浸泡時長與菌斑成熟度的精密關聯,終于讓體外菌斑有了“類生命體征”。
2023-2025:從獨行到眾行
? 開放實驗室:邀請國內外品牌和權威第三方機構驗證方法,用可復現性贏得信任;
? 專利公開:將核心菌膜培養技術通過協會免費授權,破除產業技術壁壘。
這場“豪賭”的終點,是讓行業共識從“不可能”轉向“不可逆”。
標準賦能——從實驗室KPI到用戶健康結果
標準為usmile笑容加構建了“研發-品控-用戶”三位一體的健康閉環。
在研發端,將模糊的“清潔力宣稱”轉化為可量化的菌斑清除率KPI,反向驅動刷頭緩震設計、骨傳導提醒等技術創新。例如,實驗室數據暴露刷牙清潔盲區后,團隊為Y20增加骨傳導實時提醒功能,使該產品的清潔范圍躍居行業前列。這種“臨床問題-實驗室驗證-產品迭代”的閉環,讓研發從電機參數競賽回歸真實健康結果。
在品控端,以醫療級標準實施批次檢測,每批次刷頭必須通過清除率閾值測試,未達標直接停產;同時建立用戶口腔數據追蹤系統,將臨床反饋實時回流至實驗室,形成“生產-使用-優化”的動態質控鏈。這意味著消費者拿到的不再是“合格工業品”,而是經科學驗證的健康工具。
在用戶端,首創“清除率檔案”公示第三方報告,并培訓客服用口腔醫學知識替代營銷話術。當消費者能查閱權威數據、咨詢專業問題,信任便從“品牌承諾”升維為“科學共識”。
這場變革的本質,是讓產品從販賣“震動參數”轉向交付“真實健康結果”。
十年再出發——從技術自信到生態引領
站在十周年的重要節點,usmile 笑容加正將標準轉化為驅動產業生態的核心引擎。
在科研層面,品牌以極具前瞻性的視野率先啟動新標準研究,通過持續的技術突破為行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這不僅是對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更旨在構建更科學、更適配國人需求的口腔護理體系,從根源上推動行業從 “滿足基礎需求” 向 “追求健康效能” 跨越,用創新力量重新定義行業發展的標準與邊界。
而在公益領域,usmile 笑容加以 “一支小牙刷” 公益項目為載體,將科技溫度延伸至更廣闊的天地。項目借助先進的 AI 口腔檢測儀,為資源相對匱乏的山區兒童提供免費口腔篩查服務,讓專業的口腔健康評估不再受地域限制。這一行動不僅為孩子們帶去了切實的健康保障,更以生動實踐詮釋著 “預防大于治療” 的品牌使命,讓健康理念扎根于每一個需要關注的角落,用點滴善舉勾勒出企業社會責任的清晰輪廓。
從U1續航破局到定義清潔標尺,usmile笑容加的十年印證了一條真理——在健康消費領域,科學技術是最高級的品牌護城河。當行業忙于參數內卷時,他們選擇深耕微生物實驗室;當競品追逐流量時,他們耗時5年制定一份“枯燥”的標準。這份堅持終將兌現為更大的愿景:讓中國標準成為全球口腔健康的通用語言。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