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時代,傳統建筑企業的營銷模式,絕不能再依賴‘單打獨斗’的舊有路徑。”在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市場營銷中心,主管劉坤一邊操作著電腦,一邊指著屏幕上“產業資源聯盟共享平臺”的界面說道。這位畢業于英國利物浦大學項目管理專業的碩士,憑借著五年間在企業不同崗位的深耕細作,從企業戰略部的一員逐步成長為公司營銷領域的核心骨干。他以獨到的數字化思維和卓越的實戰能力,成為公司這家傳統建筑企業在轉型發展道路上的關鍵推動力量。
破局者:從戰略規劃者到產業生態架構師
2020年,劉坤正式加入中交一公局西南工程有限公司。此后,他先后在戰略發展、市場商務、市場營銷等多個關鍵崗位上歷練。跨部門、多領域的實踐經歷,使他迅速構建起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宏觀視野。
2022年,公司大力推進“現匯類 + 融建類項目雙輪驅動”戰略。在此關鍵時期,劉坤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牽頭組建跨部門工作小組。他精準整合設計、施工、技術質量等多個環節的資源,打破部門壁壘,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柳林華光電廠—呂梁市區長輸集中供熱工程等新業態項目為例,通過他的努力,項目簽約周期大幅縮短30%,合作方滿意度高達95%。2023年他轉任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在他的助力下,公司營銷團隊超額完成營銷任務,連續兩年榮獲集團“市場營銷狼之隊”的殊榮。
革新者:以數據為基石重構建筑產業“生態鏈”
傳統建筑營銷模式長期存在“信息孤島”的痛點,各環節之間信息流通不暢,導致資源無法實現高效配置。針對這一問題,劉坤提出“橫向跨領域聯盟、縱向全鏈條服務”的產業生態構建思路。
他主導開發的“產業資源聯盟共享體系”,猶如一座數據橋梁,將上下游100余家優質企業的資質、技術、履約等多維度數據進行深度整合。通過智能算法,實現項目需求與資源的精準智能匹配,大大提高了項目對接的效率和成功率。
在內部管理層面,劉坤敏銳地察覺到跨部門協作效率低下以及標前評審粗放等問題。為此,他牽頭開發了“投標管理跨部門進度協同系統”和“中小型房建項目標前風險評審系統”。“投標管理跨部門進度協同系統”通過數字化手段,優化了跨部門溝通流程,將溝通效率提升了50%,有效避免了因信息傳遞不及時導致的項目延誤。“中小型房建項目標前風險評審系統”則運用科學的風險評估模型,對項目風險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將評審時間從原來的7天大幅壓縮至2天,確保項目在營銷階段都能高效通過風險評審。目前,這兩項系統均已成為公司標準化管理的重要工具,為公司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領航者:從區域深耕到行業標準“方法論”的輸出者
劉坤的影響力不僅局限于企業內部,更延伸至整個行業。2022年,他主導編制了《西南區域市場研究報告(2022)》。在編制過程中,他帶領團隊深入開展政策梳理和實地調研工作,基于詳實的數據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聚焦成渝雙城經濟圈”等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市場策略。這些策略的實施,推動了該區域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11.2%,新能源類項目占比提升至32.6%,為公司在西南區域的市場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劉坤再次展現其戰略眼光,主導完成了《建筑業發展新形勢與公司發展研究》。在這份報告中,他深入剖析了建筑業發展的新趨勢,提出“向全生命周期服務商轉型”的戰略建議。該建議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被集團列為年度重點,為公司乃至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建筑企業的競爭力正從傳統的‘施工能力’逐步轉向‘生態構建能力’。”劉坤如是說。如今,他正積極推動資源平臺與BIM、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在低空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領域的融合實踐,目標是3年內實現平臺覆蓋全國200家優質企業。從戰略規劃到實戰落地,從創新突破到經驗輸出,劉坤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傳統行業變革所需的要素:既要有深厚的技術底蘊,又要具備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更要有勇于創新的精神。他無疑是傳統建筑行業轉型發展中當之無愧的“新營銷人”典范。(作者:姚旭)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