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花花綠綠的‘奶茶杯’看著像玩具,居然是電子煙?” 在黃岡市黃州區赤壁街道的集市上,圍觀群眾李大姐指著執法人員手中的物品驚呼。黃州區煙草專賣局稽查員王燦舉起實物展示:“您看這隱蔽的煙嘴設計,里面全是尼古丁,對身體危害極大!” 這生動的一幕,正是黃州區煙草專賣局讓普法走出條文、走進生活的真實寫照。
“移動課堂”進社區,方言嘮出明白理
“張大哥,您之前總說假煙便宜,您瞅瞅這對比圖 —— 真煙的防偽標識有熒光反應,假煙的油墨都發烏。” 在陶店鄉集市的普法展臺前,普法專員謝碧璜用黃州方言講解著,手里的真假煙對比冊在陽光下格外清晰。
(圖為工作人員在社區開展普法宣傳 。朱曉婷 攝)
“怪不得我上次買的煙抽著嗆人,原來是假的!” 村民張建國拍著大腿,“那要是買到假煙,該咋舉報?”
“您看這書簽上的電話,24 小時有人接!” 謝碧璜遞過印著舉報熱線的葉脈書簽,“我們的執法人員每月都在各鄉鎮輪流轉,有啥疑問隨時找我們。”
這支由專賣骨干組成的流動普法隊,三個月來已走遍全區3 個鄉鎮街道,設置流動展臺5個,用方言演繹普法情景劇6場,發放含鑒假指南、舉報方式的 “法治大禮包” 2000 余份,現場受理群眾線索 18 條。
“護苗行動”到課堂,以案釋法入童心
“老師,這個可樂罐’真的能抽煙嗎?”黃岡市實驗中學的課堂上,初二學生小林舉著執法人員帶來的教具滿臉好奇。
(圖為黃州煙草志愿者走進課堂開展普法宣傳 。朱曉婷 攝)
“這是不法分子設計的偽裝電子煙,”專賣辦王燦擰開罐體,露出隱藏的煙芯,“《電子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你們要是發現校園周邊有賣這個的,一定要告訴家長和老師。”
“上周我在文具店看到過類似的!” 學生小王立刻舉手,“是不是可以打舉報電話?”
“非常正確!” 劉芳欣慰點頭,“我們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剛清理了 5 家違規商戶,現在校園周邊都設了‘護苗監督崗’,你們都是小小監督員。”
該校德育主任周老師補充道:“學校還組織觀看了《向電子煙說‘不’》公益短片,現在學生們見到這類物品都能主動識別了。” 系列舉措使校園周邊涉煙投訴量同比下降 52%。
“幫扶課堂” 進店鋪,精準指導促規范
“李老板,您這柜臺得加個‘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的警示牌。” 市管員朱祥在青磚湖路便利店進行“法治體檢” 時提醒道。
“之前總覺得麻煩,聽你一說才知道這是法規要求。” 店主李紅梅連忙接過鄭威遞來的警示牌,“上次有人想讓我代賣電子煙,說利潤高,多虧你及時上門講政策,不然我就違法了!”
“您看這條款,” 朱祥翻開《零售戶守法經營手冊》,“新修訂的《電子煙管理辦法》規定,零售戶不得銷售除煙草專賣批發企業外的電子煙產品,咱們按手冊經營才踏實。”
針對零售終端的 “法治體檢”已覆蓋全區2140 家商戶,建立的 “紅黃藍” 風險臺賬中,12 家曾違規的 “紅牌商戶” 經靶向回訪全部整改達標。今年以來,黃州區煙草專賣局辦理向未成年人售煙案件3起,并通過以案釋法的活動宣傳到零售戶,有效提升了店老板的守法經營意識。
“普法不能光念條文,得讓群眾聽得懂、用得上。”未來,該局將繼續秉持“普法為民”的理念,繼續把普法課堂搬到群眾身邊,讓法治春風吹進千家萬戶。(王燦)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