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第二批12只浮動費率基金中的3只啟動發行。
作為公募行業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探索,浮動費率產品一經推出,就引發了市場對費率機制與投資業績關聯性的廣泛討論。浮動費率模式作為一種激勵約束機制,旨在通過與業績掛鉤的方式,促使基金經理更積極地管理資產,提升投資回報率。從首批26只產品發行情況看,合計募得近260億元,初步得到市場認可。
當然,費率機制的調整只是外因,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才是決定基金業績的關鍵內因。通過首批浮動費率基金各家公司派出的戰將也可窺探,歷史超額表現穩定性較高、風控能力突出、有一定絕對收益導向的基金經理或更適合擔當此任。
例如,華夏由16年證券從業經驗老將王君正掌舵,東方紅則派出15年投研老將周云出戰,易方達則派出深受機構青睞的劉健維上場,南方由財務專家李錦文掛帥,而工銀瑞信則交由追求攻守兼備的郭雪松擔當。
事實上,在浮動費率機制將基金經理與投資者利益更緊密捆綁的邏輯下,這些寶藏基金經理的實踐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當市場從“規模競賽”轉向“質量競爭”,那些兼具宏觀視野與微觀定力的基金經理,如何在波動中錨定價值?而支撐這種投資表現的,除了個人能力,是否還有背后體系的托舉?從他們的投資行為中,或許能窺見公募基金行業的進化路徑。
穿越周期的業績驗證:收益與風控的雙輪驅動
以工銀瑞信基金為例,其旗下的浮動費率產品——工銀泓裕回報由投資老將郭雪松挑大梁。
翻開郭雪松的履歷,可以發現他的職業軌跡非常有代表性。他曾在國家統計局任職,這段經歷讓郭雪松對經濟周期有了深刻的認知基礎,宏觀視角也為他后續的投資決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后,他在安信證券擔任高級宏觀分析師,形成了系統的行業研判框架。2018年,郭雪松加入工銀瑞信基金,并從2019年開始管理公募基金產品,現任養老金投資中心資產配置團隊負責人。這一角色讓他具備了大資金管理的視野和經驗,能夠更好地進行資產配置和風險控制,在長跑中更能脫穎而出。
以郭雪松的代表作工銀豐收回報A為例,這只產品自2019年9月16日他管理以來至2025年6月30日,凈值增長率達到53.89%,而同期的基準收益率、滬深300指數、萬得靈活配置型基金指數收益分別為21.86%、-0.91%和37.31%,工銀豐收回報A大幅跑贏后面三者。這一業績不僅體現了他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適應能力,也反映了其投資策略的有效性。
例如,在關鍵市場節點的操作中,郭雪松展現出了卓越的市場把握能力。如2020年疫情沖擊下,他沒有因市場恐慌減倉,反而將股票倉位從32.74%提至39.23%,醫藥、必選消費的增持與債券久期縮短并行,既抓住了防御性板塊機會,又規避了利率下行風險。
2021年的電力設備布局更顯前瞻性。早在2020年三季度,他就重倉該行業,而當年申萬電力設備指數大漲47.86%,成為組合第一大收益來源,基金全年收益11.36%,跑贏基準9.11個百分點。2025年一季度的操作則展現了靈活度:股票倉位從52.47%躍升至65.55%,醫藥生物持倉增加,把握了當年醫藥反彈行情。截至今年6月30日披露的二季報數據,該產品過去一年的凈值增長率為18.34%,超基準10.39%,反映了其投資策略的有效性。
而在風險控制方面,郭雪松管理以來,工銀豐收回報A的最大回撤僅為-25.12%(截至今年6月30日),顯著優于同類基金平均水平(-38.81%),近三年各時段回撤指標均處于同類前30%。這種“漲時能跟得上,跌時能扛得住”的特征,在2022年市場下探時尤為明顯——當滬深300全年下跌21.63%,該基金僅下跌13.19%,可能食品飲料的超配策略有效對沖了下行壓力。
不僅如此,郭雪松管理的其他幾只代表性公募基金也是超額收益明顯。根據二季度,截至2025年6月30日,工銀銀和利近一年凈值增長率達12.33%,超越基準回報4.38%,這只基金還憑借中長期的優秀業績表現拿到了晨星三年期五星評級;工銀添福A近一年凈值增長率達10.68%,而同期基準收益為4.24%,也以超越基準回報6.44%的成績,交出了一張亮眼的答卷。
傳統價值老將的投資哲學:均衡中藏鋒芒
作為一名傳統的價值投資者,郭雪松的核心理念有兩條:一是相信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二是相信估值便宜提供的安全邊際。這種理念體現在組合管理中,便是“均衡中藏鋒芒”——既不會為追逐熱點而偏離能力圈,也不會因過度保守而錯失機會。
例如,他格外重視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約束,這與其養老金管理經歷密切相關;同時,會根據資產的中長期風險收益情況,進行戰略資產配置;還會靈活地根據宏觀經濟、市場情況等進行戰術資產配置調整,以保持投資組合的適應性和優越性。
在工銀豐收回報A的運作中,股票倉位始終在10%~66%區間波動。2024年一季度市場反彈時,他適度增加穩定、周期類股票的持倉和分散行業風險敞口,在年初市場大幅下跌后快速調整,較好把握了反彈階段的超額收益。
這種頗具靈活性的操作在郭雪松的職業生涯中屢屢出現,使得他管理的產品在市場震蕩期展現出較強的抗跌性,可謂既把握了行情又控制了波動。
而在投資策略方面,郭雪松的投資策略如同一個精密的篩選器,通過多層篩選的價值錨定,層層遞進鎖定標的。
在資產配置層面,他拒絕“擇時賭方向”,而是以“產品風險收益要求”定中樞,戰術調整做微調,踐行以合理資產配置為基礎的均衡價值策略。
行業選擇上,堅持均衡配置,力爭實現股票資產預期的回報,同時可以控制回撤和風險。近年來,工銀豐收回報A的前十大重倉股占基金凈值的總比重都在20%~25%之間,第一大個股占比幾乎不會超過5%,并且分散在5~6個行業中,很好地達到了適度分散的效果。
正如郭雪松所說,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通過積極地再平衡操作,不追漲殺跌,維持相對穩定的倉位。在上漲中少量減倉,在下跌中補足倉位,則有望在波動中獲取一定的絕對收益。
而在個股篩選方面,他堅守“質量價值,價值優先”。郭雪松認為,以低估/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公司,中長期持有,是收益的主要來源;而優質公司是能夠在當期或未來持續創造自由現金流的公司。選股的主要方法是在相對熟悉的領域,結合一定的潛在收益目標對標的未來2~3年的價值進行評估。
在他看來,更關鍵的仍然是自下而上的行業公司選擇,“即使在整體表現不佳的行業中,仍然可能找到有很強超額收益的個股”。
從個體到平臺:工銀瑞信的投研實力與生態構建
郭雪松的成功不僅是其個人投資能力的體現,更是基金公司平臺實力的縮影。近年來,工銀瑞信基金不斷提升投研能力、聚集和培養人才、優化公司管理,形成了投研平臺化、投研一體化、人才團隊化三大優勢,成為業內領先的平臺型公司。
據了解,工銀瑞信基金搭建的“7大投資能力中心+4大研究板塊”體系,為基金經理提供了堅實后盾。以郭雪松為例,宏觀策略板塊對經濟周期的研判,幫助他在2020年精準把握貨幣政策寬松窗口;行業研究板塊對電力設備的深度覆蓋,為2021年的重倉提供了數據支撐;海外研究板塊則助力他捕捉港股科技、醫藥的投資機會等等。
這種平臺化的優勢轉化為了實打實的業績成果:根據國泰海通證券發布的基金公司權益類資產業績排行榜數據,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工銀瑞信旗下主動權益基金近五年、近七年的絕對收益,在13家權益類大型公司中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二;超額收益率近五年、兩年居第一,近七年、三年居第二。
從郭雪松的投資實踐到工銀瑞信的平臺構建,勾勒出的是公募基金行業的進階邏輯:在費率改革倒逼行業回歸本源的當下,真正的競爭力既來自基金經理對價值的堅守,更來自投研平臺對這種堅守的體系化支撐。這大概也是公募行業踐行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文/李蕾)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