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們要到一百公里之外的兄弟廠,才能參加團支部學習和活動呢。”云南煙葉復烤有限責任公司楚雄復烤廠的青年員工,至今記得那段“找組織”的日子。
曾因青年員工數量不足,楚雄復烤廠團支部“沉寂”了數年。當復烤車間年復一年地蒸騰起氤氳熱浪,一批批“新鮮血液”從大學校園走進楚雄復烤廠,隨著青年隊伍日漸壯大,團支部終于再度成立。這個“消失的 TA”,以充滿活力的姿態閃亮回歸。如今,在煙葉復烤行業的沃土上,這群青年正以“舍我其誰”的豪情破除發展壁壘,懷揣銳氣開拓轉型之路,用青春之火淬煉出新時代產業報國的璀璨光芒。
傳承紅色基因:在思源踐行中彰顯青年擔當
楚雄復烤廠黨總支始終將團支部建設作為“黨建帶團建”的重要抓手,以“紅色引擎”為青年成長賦能,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工作實踐,引領青年員工在煙葉復烤這一專業領域扎根深耕,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楚雄復烤廠團支部在五四青年節期間組織青年員工走進紅色教育基地,學習楚雄州本土民族英雄在革命時期的五四精神、紅色精神,重走征糧路,感受無數革命先烈為黨的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在“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要求下,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在煙葉復烤的各項工作中融入“爬雪山過草地”的堅韌意志。
(楚雄復烤廠團支部前往紅色教育基地學習 洪屹/攝)
在“三優三強”的實踐征程中,團支部以 “紅色服務” 為紐帶延伸行動半徑,將車間里浸潤的“思源”精神播撒到社區沃土,聯合黨支部常態化組織青年志愿者走進南華敬老院,開展 “貼心關愛傳黨情,楚復志愿暖夕陽”主題服務。從幫老人梳發剪甲、嘮家常解心事,到檢修生活設施、打掃居住環境,青年們用看得見的行動把黨組織與團支部的關懷落到實處;一句句 “爺爺您慢些走”“奶奶這被子夠暖嗎”的貼心話語,一張張帶著朝氣的笑臉,更讓溫暖直抵老人心底。原本安靜的敬老院里,因楚復青年的到來添了歡聲笑語,這份由青春活力點亮的溫情,正是 “思源”精神在服務中最生動的詮釋。
(團員青年與敬老院老人熱切交談 鄒學宏/攝)
奮進創新之路:于改革征途中激蕩青春力量
黨總支以“黨建帶團建”為抓手,為青年成長搭建干事創業平臺,推動團支部在改革浪潮中煥發新生。團支部這支平均年齡28歲的隊伍,正以“火眼金睛”洞察復烤工作中的痛點難點,用科技力量踐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初心。
在復烤車間的數字化改造“戰場”上,青年技師展現出以奮斗為底色的闖勁。面對工作中的困難,楚復青年們勇往直前,在黨總支的帶領下成立了青創專班圍坐在一起開展頭腦風暴:“能不能給上料環節加個‘智能手’?”“數據監測能不能更精準些?” 群策群力之下,創新火花不斷迸發,2024年,他們獲得了公司QC 科技項目二等獎,多項精益改善建議被采納,參與的安全管理、生產一線、后勤服務相關專利研發,成功獲取三項專利證書。這些成果,正是青年創造力最有力的證明。
(青創專班開展技術創新頭腦風暴研討會 周源/攝)
同心筑夢向未來:以思進姿態擘畫發展藍圖
在楚雄復烤廠的各個角落,共青團員默默付出、思進奮進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中,有人堅守生產一線,練就了“火眼金睛” 般的煙葉分選技術;有人在后勤崗位奉獻擔當,成為同事們最信賴的“大后方”;還有人深耕智能化操作,成了車間里的“技術達人”。
自動上料機械手、成品煙箱內外箱自動套合機器人,這些在新時代生產技術浪潮中不斷涌現出的智能化設備,在楚復青年的手中被應用的得心應手。他們不僅自己熟練操作,還主動分享經驗,成了廠里新興生產技術的“小師傅”,這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精神的傳承:新時代的復烤人正以持續創新實現產業煥新,他們以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匠心,守護著每一片煙葉的金黃。
(楚雄復烤廠團員正在分享成品煙箱內外箱自動套合機器人操作經驗 周源/攝)
當智能機械臂化作車間中的巧手,當數據流成為悅動于生產線的霓虹,煙葉復烤團支部的青年們正以“石破天驚”的銳氣,在產業沃土上書寫著獨屬于新一代復烤人的篇章。
感恩思源,從不是簡單的回望,而是將紅色基因轉化為創新動能;感恩思進,從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將工匠精神淬煉成智能密碼;感恩奮進,從不是被動的適應,而是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產業的永恒征途。這條路上,待到山花爛漫時,定有青年弄潮聲!(云南煙葉復烤有限責任公司楚雄復烤廠 周源)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