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餐飲數字化創新——中瑞大學生創新創業探索實踐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1





      在中瑞校園中,一群由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針對傳統校園餐飲長期面臨的高峰期擁堵、支付方式單一、信息不對稱等諸多痛點,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提升顧客的用餐體驗,開啟了高校校園生活智慧化的新篇章。這種通過創新實踐,驗證和鞏固知識的學習方式,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樹立了榜樣。

      在當今高校數字化建設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校園餐飲服務的智能化升級正成為優化學生生活體驗的重要突破口。傳統校園餐飲長期面臨著高峰期擁堵、支付方式單一、信息不對稱等諸多痛點,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全新可能。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有一群同學敏銳捕捉到這一機遇,開發了一款校園餐飲小程序,試圖通過數字化手段改善同學們的用餐體驗。他們是2022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充滿創意的胡錦寶,踏實可靠的朱鑫豪,沉穩冷靜的楊彪,文采出眾的王祎濃以及2023年財務管理專業做事認真的金果。

      這個創業項目的誕生并非偶然,朱鑫豪坦言:“我們在上實操課的過程中或者在企業實習期間,也在想如何將學到的東西應用起來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胡錦寶補充道:“通過創業,也想讓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校的智慧化建設,讓同學們的校園生活更加輕松舒適”。這種將實際問題解決與個人價值實現相結合的動機,正是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典型特征。

    祥瑞中餐廳

      Part 01.

      深諳痛點——實習經歷揭示中餐廳運營瓶頸

      同學們將校園內教學酒店的中餐廳,作為了服務智慧化升級的首個試點。教學酒店是學校按照四星級標準打造的,是學生們進行酒店運營管理學習的實操平臺。按照人才培養方案,酒店內所有的管理服務內容均為學生的實操課程。其中祥瑞中餐廳位于教學酒店的一層,大廳可容納100人用餐,并設有兩個可連通的封閉式包房,可容納24人同時用餐。餐廳提供午、晚餐服務。

      之所以選擇中餐廳,團隊經過了分析和對比:相較于校園內的其他餐飲場所,中餐廳更受學生們的歡迎。朱鑫豪解釋道:“與學生食堂——瑞閣餐廳相比,中餐廳的菜品種類更為豐富。通過對中餐廳的學生客戶群體的調研了解到,他們不僅僅為了吃飽,更是為了吃好,對于用餐環境、擺盤創意、餐品特色等更加關注”。此外,團隊成員們都在中餐廳上過實操課和為期半年的實習工作,正是這段親身體驗,讓他們對餐廳的運營流程和實際困難有了深刻理解,成為項目的創新來源。他們親歷并識別出亟待解決的痛點包括:

      預訂效率低下與資源浪費:節假日等高峰期,電話預訂常遇占線,原有預訂取消后,空位信息無法及時釋放給候補客人,導致寶貴的預訂名額浪費。

      餐品宣傳渠道有限:餐廳特色菜品主要依賴公眾號和微信群宣傳,覆蓋面窄,影響力有限。學生往往需到店后方能了解當日特色菜品。

      用戶反饋機制缺失:用餐后缺乏便捷、即時的反饋渠道,顧客意見難以有效收集和響應,不利于菜品和服務持續改進。

      信息不對稱與體驗不暢:上述問題疊加,導致學生獲取餐廳信息困難、預訂體驗不佳、意見表達無門,影響整體用餐滿意度。

      團隊沒有停留在感性認知,而是開展問卷調查進行驗證,數據結果進一步印證了他們的觀察,明確了項目發力的方向。這種基于親身實踐與數據分析相結合的痛點挖掘方式,展現了學生創業者務實的根基。

    用戶等級權益(示例圖片)

      Part 02.

      智慧破局——小程序賦能中餐廳  數字化升級與校園生活智慧化

      基于對痛點的深刻理解,團隊著手開發校園餐飲小程序,旨在為中餐廳運營注入數字化活力:

      智能化預訂管理:小程序提供便捷的在線預訂功能,學生可隨時查看可訂時段并完成預訂。核心創新在于,系統能實時處理預訂取消,自動釋放名額并通知候補隊列中的客人,顯著提升座位利用率和預訂公平性。

      動態化餐品展示:小程序成為餐廳的“移動菜單”和“信息中心”。團隊將餐廳特色菜品、新品推薦、優惠活動等實時更新展示在小程序上,學生可隨時隨地瀏覽,有效突破宣傳局限。

      即時化反饋渠道:用餐結束后,學生可直接在小程序內對菜品口味、服務、環境等進行評價和留言,為餐廳提供第一手的、結構化的反饋數據,打通痛點的反饋壁壘,助力餐廳精準優化。

      用戶增長與黏性策略:借鑒成熟互聯網經驗,團隊設計了分層用戶激勵體系(注冊即送伴手禮/小可樂,不同等級享不同福利)。團隊成員朱鑫豪闡述其理論依據:“根據市場營銷學的消費者行為、交換理論及顧客讓渡價值理論,戰略性激勵能有效提升用戶黏性,建立長期關系。我們需要付出一些東西來形成規模用戶基礎,這很重要。”

      這種先培育用戶習慣再考慮商業變現的思路,正是互聯網行業經典的“增長黑客”理論在校園場景中的應用。團隊清楚地認識到,在初期階段建立穩定的用戶群體比急于盈利更為重要。朱鑫豪用QQ音樂的發展歷程作類比:“就像QQ音樂剛剛開始都是免費聽歌,免費下載的,后來才開始收費。我們也是希望等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用戶黏性之后再來實現項目的盈利,不然就是一紙空談。”這種長線思維在校園創業項目中顯得尤為可貴。

      從商業模式的維度來看,該項目當前仍處于用戶積累階段。短期的重點是通過注冊獎勵活動和社交裂變快速擴大用戶規模,同時收集用戶行為數據為后續的餐廳運營優化提供依據。未來可能的變現路徑包括廣告合作、會員訂閱、數據服務等多種形式,甚至可以考慮向校園零售、快遞代取等服務場景延伸。創業團隊為校園多個場景都設計了智能化服務的內容,例如教學方面的課表查詢、考勤管理、作業審核;學生管理方面的社團介紹、活動報名、社團招新;食宿方面的超市目錄、促銷信息;住宿方面的入住登記、管理通知;生活方面的維修服務、水電繳納等等。以上的服務內容,幾乎涵蓋了學生在校園的所有生活學習項目。如果以上項目全部實現的話,那真的可以說是校園生活的全智慧化,而這個小程序就是學生們的智慧伙伴。

      然而,項目開展以來,團隊們也面臨著用戶留存、競爭壁壘、資金壓力等現實挑戰,這些都將考驗團隊的運營能力和應變智慧。但是團隊成員們很有信心,他們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遇到的這些問題正是他們需要帶到課堂上與老師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內容,是他們以行促知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徑。比起畢業后進入社會創業,他們感到在在校期間創業,老師們和同學們都是他們強有力的后盾,是他們的資源和力量。他們借助大學生科研項目的順利申報得到了校領導和老師的幫助和指導,為項目的順利展開創造了有利條件。

      隨著項目的持續推進,也促使創業團隊不斷地學習和思考:比如,在贈品活動結束后如何維持用戶活躍度?面對可能的競爭者如何建立護城河?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都將為校園數字化創業積累寶貴經驗。

      這個案例生動展現了學生創業群體如何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傳統校園服務,同時也揭示了學生創業的獨特優勢與挑戰。團隊采用的用戶增長策略雖然借鑒了成熟互聯網企業的經驗,但在校園這一特定場景中進行了因地制宜的調整。他們既關注技術實現,更重視用戶行為分析和商業邏輯構建,這種全方位的思考方式值得其他校園創業者借鑒。

      未來,該項目可以考慮加強與校方的合作,爭取納入智慧校園建設的整體規劃,從而獲得更有利的發展環境。同時,團隊需要持續深化數據驅動運營的能力,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這個充滿活力的校園創業故事,正在書寫高校校園生活智慧化的新篇章,其發展經驗將為類似項目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