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巖漿到甘泉:伊刻活泉探險隊揭開火山活泉的淬煉密碼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1





    為追溯火山活泉的誕生軌跡,火山天然礦泉水品牌伊刻活泉攜手南方周末發起火山探險專題,并聯合專業探險機構“中國探險協會”、科學傳媒機構“中國國家地理”組建首支火山探險隊奔赴火山實地考察。此次考察集結極限探險大咖中國探險協會理事、成功穿越亞馬孫熱帶雨林無人區的何玉龍,《中國國家地理》“科學影像實驗室”主任高新宇,2025年越野賽77K冠軍周筱淇,中國探險協會會員梁磊一行四人齊聚火山追溯一口甘甜,創造品質溯源新方式。

    伊刻活泉火山探險隊的溯源之旅首站選在了中國最大的活火山——長白山,此次考察不僅開展了對長白山獨特火山生態和水文地質系統的實地探索,揭示長白山“地下水深循環”系統如何孕育出世界三大黃金水源地之一的奧秘,更通過展現其探索過程,喚起公眾對長白山水源地生態價值的進一步認知,以及火山天然礦泉水對國民飲水健康的深層價值。

    20250811154850443.png

    揭秘珍稀水源的地質傳奇

    橫亙于中國東北邊陲的長白山系,其植被垂直分布帶堪稱北半球溫帶山地生態系統的絕佳范本:在2000多米的海拔爬升之間,溫帶低山濕潤針葉(紅松)闊葉混交林帶、山地暗針葉林帶、亞高山岳樺林帶和高山苔原帶等植被垂直分布帶次第展開。“這里的地貌景觀會有什么特別之處?四次火山爆發給長白山留下了什么?”帶著這些疑問,探險隊一行踏入火山腹地古老的原始森林,一步步揭開火山活水背后的秘密。

    穿越密林,探險隊面對玄武巖柱狀節理形成的階梯狀瀑布,火山探險隊隊員們運用嫻熟的攀巖與瀑降技術,他們在激流沖擊和苔蘚覆蓋的巖壁上安全下降。這不僅是一次極限挑戰,更讓他們直接體驗到火山活水與古老巖石碰撞產生的原始威力。在溶洞中探洞、在河灘旁尋找火山浮石,探險隊逐漸揭開了億萬年前地殼深處的秘密:火山爆發后,噴出的巖漿冷卻形成的玄武巖,成為構成長白山的主要巖石。因其疏松多孔、密度較輕,擁有極佳的滲水性,成為長白山水循環、凈化的重要一環。

    溯溪而行,探險隊發現了對生存環境極為敏感的珍稀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吉林爪鯢和東方鈴蟾。高新宇指出,這兩種物種的共存,是此地水質達到國家Ⅰ類標準、生態環境極優的有力佐證。長白山作為世界級的物種基因庫(擁有1588種野生動物、2806種野生植物),其自然稟賦、得天獨厚。

    歷經過程的艱辛,探險隊越深入,越發現孕育出火山活水的大地的傳奇,萬般探尋只為一口火山泉水的甘甜。

    20250811154916322.png

    世界級優質水源的誕生密碼

    此次溯源之旅的核心價值,在于生動呈現了造就長白山成為優質水源地的“地下水深循環”系統。長白山享有北緯42度“生態綠肺”美譽,年降水量豐沛(800-1000毫米)。夏季雨水豐沛、冬季冰雪覆蓋,在地表匯聚成清澈的水流,持續不斷地滲入多孔的火山巖層。這些水流在地下經歷長達數十年的深層循環,在百米巖層的天然過濾中完成凈化,同時緩慢溶解著巖石中豐富的礦物元素。經過漫長的地質淬煉,最終在自然壓力作用下,5-8℃的冰爽冷泉從地底涌出——這恒定的低溫不僅鎖住了偏硅酸、鉀、鈣、鈉、鎂五種礦物質,更造就了其清冽綿柔的獨特口感。這股帶著大地能量的冷泉,以最天然的狀態滋養著長白山生態系統的勃勃生機。

    這套精密的自然系統,不僅塑造了長白山獨特的生態環境,更孕育了以天池為核心的龐大水源網絡。作為中國最深的火山口湖,天池蓄水量約20億立方米,年徑流量高達240億立方米。探險隊此行,正是沿著活水的蹤跡,從地表溪流溯源至地下深處,親歷并記錄了這條維系長白山命脈的“水之生命線”的運作奧秘。

    20250811154936663.png

    自然饋贈天然好水

    長白山活泉的淬煉密碼已然揭開:唯有千年冰與火的淬煉,才有這一口來之不易的甘甜,這是時間的甘露,也是自然給勇者的饋贈。如今,這份來自自然的厚禮,正通過伊刻活泉注入日常生活,以零人工添加的方式,將火山巖層淬煉的天然好水送達消費者手中。

    伊刻活泉攜手中國探險協會與中國國家地理組建火山探險隊,開創了飲用水行業品質溯源的新范式。這一跨界溯源行動不僅重新定義了水產品行業的品質驗證標準,更通過科學實證與極限探索相結合的方式,將長白山火山活泉的地質奧秘轉化為可感知的品質憑證。對行業而言,此次行動樹立了“地質溯源+科學探險”的品質認證模式,推動飲用水行業從簡單的水質檢測向全鏈條生態溯源升級。對消費者來說,探險隊帶回的第一手科學影像與數據,讓每一瓶伊刻活泉都承載著可追溯的地質故事與健康價值,使“健康飲水”從抽象概念變為具象認知。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