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教育部等多部門印發的系列文件可以看出,國家正以前瞻性的改革戰略和系統化的政策部署,將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基礎教育血脈,驅動一場以創新性、個性化和多元融合為核心特征的教育范式改革。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破解傳統教育難題、重塑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智能時代要求,已非遠景展望,而是國家規劃且路徑清晰的必行之路,從而實現“為每個學生創造最適合教育”的美好藍圖。
隨著2025年高考落幕,眾多引入清北道遠AI智能學習實驗室的學校清北達線人數實現突破,重點名校及一本錄取率大幅躍升,成為區域教育界矚目的焦點。是什么力量助推學校的教學質量實現質的飛躍?帶著這樣的疑問與好奇,我們近日走訪了北京清北道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多所合作落地學校,專訪了清北道遠聯合創始人兼線下業務總負責人劉寅喆,以及各學校主管教學的校長、培優部主任等,深度解密被師生們譽為“智慧大腦”和“提升利器”的AI智能學習實驗室。
體系化資源庫+AI大模型落地應用:構建精準教學新范式
走進明亮現代的AI智能學習實驗室,我們看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學生們在智能終端前專注學習、小組熱烈討論、在學校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費曼學習法”進行知識輸出的生動場景。學校培優部王主任向我們介紹,“這不僅僅是幾十臺清北道遠自研的學習平板,它將體系化、標準化、精品化的課程資源庫與我們學校本地教師的教學經驗進行了融合,特別是其核心的AI大模型落地應用,減輕了我們教師大量的重復性答疑工作,可以更好的抽身出來關注與跟進學生知識點吸收內化的效果。”劉先生在采訪中直言,“這已不再是過去那種大班灌輸式的教學,而是激發了學生主動性、探究性的學習,讓教與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拔尖創新人才“加速器”:劉先生特別提到,“對于學有余力的尖子生,清北道遠AI智習室還提供了一套專門針對高考壓軸、強基計劃、學科競賽初賽的培優資源庫系統,能基于學生的學習軌跡和能力圖譜,推送高階思維訓練內容和探究性學習任務。”這彌補了傳統培優課堂中“內容固定”、“容量固定”的不足,利用AI智能學習實驗室平臺幫助教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學校分管教學的李校長深有感觸,他指出,“真正的拔尖創新人才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老師作為學習教練,提供好的方法和工具引導出來的。讓尖子生不再‘吃不飽’,能按自己的節奏和深度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真正的學科素養能力。”
臨界生的突破“攻堅站”:面對成績接近關鍵分數線(如600分線、特控線、本科線)的臨界生,如何有效幫助其補齊短板、高效提升,是許多學校面臨的共性難題。劉先生提到,“清北道遠AI智能學習實驗室對此提供了精準解決方案。利用AI大模型進行深度學習數據分析,再結合學校老師對學生學情的了解和把控,精準定位每個臨界生的知識漏洞和能力短板,鎖定1-2門最薄弱且提升潛力較大的科目,實現能力與分數的躍升。”學校高三年級陳主任介紹到,“學校教師可以利用管理后臺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推送學習任務,跟蹤學習效果,根據反饋及時調整學習計劃。或者通過系統的日常練習與測驗數據,智能生成個性化的“靶向作業”和補救學習路徑。”
學校高三年級班主任謝老師分享了一個案例,“班上有一位特控線的臨界生,考前三個多月時間在清北道遠AI智能學習實驗室進行查缺補漏,系統推送了針對性的考點微課和不同難度階梯式的練習,配合學校老師的跟進輔導,最終將成績從460分提升到597分,超過特控線121分,被211大學成功錄取。”
教師教研“賦能平臺”:AI智能學習實驗室的價值不僅作用于學生,也為學校在自有教研組基礎上搭建一個后備的清北教研團,是學校教師的“超級助手”。數學教研組長孫老師坦言,“過去備課找資源、出試卷、分析學情耗費大量時間,現在平臺內置的優質體系化教學教研資源庫,為教師提供了持續、穩定的高質量內容支撐,教師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教學實踐和教研成果可形成校本資源庫,教研效率和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劉先生提到,“AI生成的智能學情報告,讓老師能從繁瑣的數據統計中解放出來,從而有更多精力聚焦于教學管理和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教研室梁主任強調:“技術是工具,教師的專業判斷和管理跟進才是AI智習室行之有效的關鍵。清北道遠AI智能學習實驗室的合作模式,非常好地體現了‘人機協同,師為主導’的理念。”
碩果累累:口碑源自硬實力
我們走訪各個學校了解到,學校利用清北道遠AI智能學習實驗室系統進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臨界生突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25年高考喜報頻傳。公辦學校合作方面:四川省某省級示范高中,清北裸分直錄3人,有12人入圍清北強基計劃,包攬全市理科前4名,全市文科前5名占2人。河南省某縣一中,考取清華大學1人,打破近6年無清北的困局,600分以上人數較去年增加15人,物理學科競賽省賽入圍人數實現從1人到6人的突破。湖南省某縣一中,2024年無清北,2025年1月與清北道遠AI智習室合作,2025年清北錄取3人,考取省文科狀元。民辦學校合作方面:安徽省某民辦高中,2024年清北錄取1人,高考后9月引入清北道遠AI智能學習實驗室,2025年清北錄取4人,考取縣文理科雙狀元,600分以上人數較去年增加47人。江西省某民辦高中,2024年特控線上線人數10人,本科上線率41.6%,無985高校錄取,2025年特控線上線人數23人,本科上線率50.8%,985高校錄取3人。
創業初心:做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伙伴
清北道遠作為一家創新型教育信息化科技企業,深耕九年,專注教與學,通過自研管理系統的智能學習機硬件,搭載優質的體系化教育資源庫,以及專業的學校落地服務,助力每一所學校提升教學質量,成就每一位學子,讓學生愛上學、能學會、更會學。劉先生特別強調,“過去九年,眾多學校的服務經驗與成功實踐驗證了我們‘體系化資源+AI賦能應用+費曼輸出落地+教師管理跟進’模式的強大生命力。我們將持續更新教研教學資源庫,迭代AI大模型落地應用,優化AI智習室服務模式,攜手更多學校,共同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的拔尖創新人才。”
趙校長表示,“清北道遠團隊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可落地、可復制的智能化教學解決方案,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讓優生提質、臨界生突破,同時大幅提升了教師的教研效能。這是科技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記者手記:通過不同學校的探訪,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清北道遠AI智能學習實驗室已超出單純的技術和工具層面,它通過自研智能學習平板硬件,打磨高品質體系化視頻課程資源,深度融合前沿AI技術、結合科學的育人方法,構建了一個賦能學生個性化成長、助力教師專業化發展、驅動學校教學質量整體躍升的智能化教育新生態。其取得的高考成績和形成的良好口碑,正是對其產品力與價值理念最有力的背書。這或許代表了未來學校教育智能化、精準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