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升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93.7萬輛,同比增長40.3%,市場滲透率近45%,標志著新能源汽車進入規模化普及階段。
來源:EV世紀
隨著新能源車主群體的不斷擴大,車主對車險及配套服務的需求也日趨激烈。保險公司作為車主服務的重要一環,正加速迭代,為新能源車主提供更加多元化、定制化的保障與服務方案。
面對新的市場格局,頭部保險公司紛紛布局,通過搭建專屬的線上服務平臺、整合全鏈條資源,構建差異化服務能力。
太平洋保險推出了“新能源車主生態服務體系”,聚焦電池安全、綠色出行等核心場景,提供覆蓋電池保障、充電指引等服務,同時與新能源主機廠合作,推出原廠維修直連服務,提升理賠效率。平安保險則依托于“好車主APP”打造了新能源車主全流程服務平臺,整合充電預約、電池檢測、代駕、救援等場景化專屬服務,實現投保、服務一站式觸達。
中國人保則是在官方平臺“中國人保APP”開設了“新能源專區”,以車主高頻需求為核心,集成在線投保、查保理賠、充電地圖、道路救援、車輛洗護、行業資訊、車輛置換等多個服務模塊,形成覆蓋新能源車主用車全周期的服務閉關。且該專區通過優化服務鏈條與功能集成,進一步貼合新能源用戶的使用習慣。
不少新能源車主反映,中國人保APP的“新能源專區”將投保、充電、救援等功能集中在同一平臺,減少了在多個APP之間來回切換的時間和操作步驟。出行途中遇到電量不足時,可快速定位附近充電站并顯示價格,一鍵導航直達,同時提供新能源車使用技巧與相關資訊,整體體驗非常高效、省心。
相關專家指出,隨著新能源車逐步邁入“后百萬時代”,新能源車險正從增量市場進入深水區,面臨著產品創新、風險定價和服務體系等多方面的轉型挑戰。新能源車的維修渠道相對封閉、原廠配件占比高、零配件通用性不足、社會化維修體系待完善等特點,導致維修費用長期處于高位。這一現狀對保險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筑牢風險保障底線,更需要在理賠效率提升、維修資源協同等方面實現突破。
與此同時,行業也在探討保險產品的創新路徑,包括推動駕駛行為數據共享、研發按使用計費(UBI)等新能源專屬產品模式,以提升未來風險識別的精準度和成本管控能力。
從整體看,新能源車險競爭已不再局限于價格維度,而是轉向綜合服務能力與用戶運營能力的比拼。
未來,隨著技術進步與資源協同深化,新能源汽車保險服務或將進一步向“保障更精準、服務更高效、場景更融合”方向演進,為車主提供更優質的用車體驗。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