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時期,我被中國乒乓球隊的混雙組合“莎頭組合”深深吸引,用時下的游行語來講,我是一名“莎頭粉”。
追著“莎頭”,我感受到了運動員的不易。一是少小離家的不易。大部分運動員,十來歲就離開了父母,當同齡的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時,他們就在隊里開始了沒日沒夜的訓練;二是肩負壓力的不易。當同齡的孩子還在玩游戲時,他們就開始了滿世界的打比賽。小小年齡就要背負競技體育的淘汰壓力、背負為國家榮譽而戰的壓力;三是滿身傷痛的不易。當然有人會說,運動員收入高,但同時運動的職業生涯是有限的,所有運動員都有不同程度的傷痛,這些傷痛會伴隨他們一輩子,有的運動員沒出成績先出了意外。四是身處輿論漩渦的不易。贏了輸了都有反向輿論,甚至連家人都會被波及。
追頭“莎頭”,我被這對年青人身上的精神所折服。孫穎莎說“胸前的國旗永遠大于背后的姓名,如果說自己的名字意味著一種光榮,那么國旗則代表著一種責任、一種使命”;“奧運混雙奪冠是任務、女團奪冠是責任、女單奪冠是夢想”,個人夢想要放在最后!這才是當代青年該有的樣子,這才是當代青年的楷模!
“中華少年,頂天立地當自強。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為中國青年有孫穎莎這樣的代表而驕傲!她說“如果你們因光而來,那就讓我們回歸愛的初衷,為夢想,為美好,為祖國加油。在各自不一樣的賽場上,讓世界看看,這才是中國青年的樣子!和我們的前輩先輩一樣,接過時代的接力棒,這是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和榮光。我們永遠奔赴熱愛,不害怕夢想有多高,遠方有多遠,我們永遠堅定執著,有著打不倒的倔強,從向往光到理解光,從追逐光到用力發光,這是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和榮光。”——這才是當代青年該有的樣子,這才是這個世界眼里最耀眼的中國青年的樣子!
青春,它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每個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是自己可以作主的。希望所有青年人:不負韶華、不負卿!(江夏煙草 代慧敏)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