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蟲夏草野生資源瀕危的今天,“生態繁育”成為越來越多業內人士關注的關鍵詞。這一新興路徑,正逐步突破原產地局限,帶動冬蟲夏草從稀缺走向產業化。
野生冬蟲夏草主要生長于海拔3500~5000 米的高寒地帶,分布極其有限。由于資源緊張、氣候變化及過度采挖等因素,野生冬蟲夏草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物種,多地也已出臺相關采挖禁令,強調生態保護優先。
在此背景下,東陽光持續十余年投入生態繁育研究,走出了一條冬蟲夏草產業的創新路——即通過高度模擬冬蟲夏草生長環境,完成冬蟲夏草生態繁育產業化。
據介紹,東陽光投入260余名科研人員與超過40億元資金,圍繞冬蟲夏草生態繁育展開研究。就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遵循冬蟲夏草的生活習性,運用智能生態科技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模擬冬蟲夏草生長發育所需的土壤、光照、紫外線、溫度、濕度、氣壓及食物等相關因素變化規律,高度還原并創造出適宜冬蟲夏草生長的生態環境,讓冬蟲夏草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長發育規律進行生長。
經多家專業機構鑒定,生態繁育冬蟲夏草的菌種、蟲種、外觀性狀、化學成分、滋補作用等與野生冬蟲夏草高度一致。這一技術突破,不僅緩解了野生冬蟲夏草產量下降的行業焦慮,也為冬蟲夏草產業建立起可復制、可追溯的新路徑。其在湖北宜都建有約40萬平方米的冬蟲夏草生態繁育基地,通過現代化、智能化技術與設備,大幅提升了冬蟲夏草的標準化品質。目前,該基地每年可穩定產出60噸以上冬蟲夏草,實現了該行業供給側的歷史性突破。
目前,東陽光鮮蟲草產品已進入全國150多個城市,在北京、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地開設350余家品牌門店。品牌獲得了包括有機認證、專利密集型產品認定、京東健康品質獎等多項認證與認可。
在健康消費日趨成熟的今天,冬蟲夏草這一傳統滋補品類正面臨“可持續”與“現代化”的雙重考驗。生態繁育的出現,不是對野生資源的替代,而是一種產業邏輯的重塑。從保護資源、穩定產能到提升產品透明度,這一模式的成熟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科研投入的持續加碼與標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東陽光所開創的生態繁育模式,或將成為冬蟲夏草產業走向可持續未來的關鍵解法。
轉自:十堰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