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青年在法治軌道上跑出“加速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20





      青年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法治鏈條的“第一關口”。一個口無遮攔的承諾、一次看似便捷的“變通”,都可能觸發法律多米諾。唯有讓法治先于行動、長于思考,才能把“活力”轉化為“穩力”,把“沖勁”沉淀為“后勁”。越早把法治嵌入成長坐標,青年就越能在復雜場景中穩住方向,在細微選擇中跑出加速度。

      一、把法治當作“成長坐標”

      江岸煙草把法治教育定位為青年培養的第一坐標,不做“大水漫灌”,而是把法律條文拆成“成長刻度”:入職第一天,先問“法律底線在哪里”;崗位輪換時,再追問“風險邊界如何劃”;會議結束前,還要復盤“合規紅線守得怎么樣”。

      三段追問,把法治從外部約束轉為內部標尺,青年員工在一次次自問中形成“先找法、再做事”的肌肉記憶。

      二、把場景當作“課堂腳本”

      法治課如果只在會議室,就會淪為“正確的廢話”,青年需時刻提醒自己,工作中無時無刻都是“課堂”。

      柜臺是最鮮活的法治課堂。顧客一句“便宜點”、同行一句“聽說能這么賣”,都是即時考題。青年在應答的瞬間掂量“口頭承諾”與“法律責任”的分量,把條文翻譯成一句“我能做,我不能做”的現場判斷。一次對話就是一次案例,一次猶豫就是一次警示,也讓規則意識自然沉淀為行為清單。

      三、讓法治成為“青春底色”

      法治素養不是一次培訓就能“畢業”,江岸煙草用“小復盤”推動“大升級”。每完成一次客戶走訪,填寫合規自問卡,今天有沒有越界;每結束一次會議,召開“法律體檢會”,流程里有沒有漏洞?

      反思不設終點,讓青年在不斷糾偏中完成自我迭代,也讓法治思維成為組織里“自帶更新”的操作系統。

      我們不給青年貼上“遵紀守法”的標簽,而是把法治當作一種“底色”——不顯眼,卻無處不在。當青年把“先看看法律怎么說”變成口頭禪,把“再想想風險在哪里”當成習慣,法治就不再是墻上的制度,而是腳下的跑道。只要跑道筆直,青年就能在法治軌道上跑出屬于自己的“加速度”。(祝文娟  方昌杰)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