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上的石獅,歷經風雨依然肅穆。每當七月七日來臨,那些鑲嵌在歷史年輪里的彈痕,總會在時光深處發出沉重的回響。作為新時代的國企員工,站在這片浸染過英雄鮮血的土地上,我們紀念“七七事變”,不僅是為了緬懷犧牲的革命先烈,更是為了在烽火淬煉的精神遺產中,找到立足本職、報效國家的坐標。
1937年的那個夏夜,槍聲撕裂了北平的寧靜,也點燃了四萬萬同胞的抗爭怒火。從楊靖宇“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的吶喊,到趙尚志率隊在白山黑水間的游擊苦戰;從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殊死堅守,到西南聯大師生在敵機轟炸中弦歌不輟 —— 無數先烈用血肉之軀證明:愛國從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危難時刻“寧為玉碎”的抉擇,是絕境之中“愈挫愈勇”的擔當。這種精神,穿越八十余年風雨,依然是我們砥礪前行的力量源泉。
將愛國熱情轉化為工作動力,需要我們傳承先烈的“工匠精神”。抗戰時期,兵工廠的工人為了造出合格的步槍,在缺衣少食的條件下反復打磨槍膛;把愛國情懷融入職業擔當,更需要我們葆有先烈的“創新勇氣”。抗戰時期,八路軍將士用“土八路”的智慧創造出地道戰、地雷戰等游擊戰術,在絕境中開辟勝利之路;今天的國企員工,更要敢于創新求變,勇于挑戰行業高峰。
如今,盧溝橋上的硝煙早已散盡,但那座橋始終在提醒我們:愛國從不是一瞬間的激情迸發,而是一輩子的堅守付出。因為我們深知:今天的每一份堅守,都是在延續先烈未竟的事業;每一次突破,都是在拓寬民族復興的航道。(白帆)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