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寶船到航母:七下西洋與大國海權的千年回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20





      六百年前的夏天,鄭和率領著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船隊,從劉家港揚帆起航。兩百多艘巨艦如浮動的城池,兩萬七千名船員肩負著“宣德化而柔遠人”的使命,在驚濤駭浪中開辟出貫通亞非的海上絲綢之路。如今,當遼寧艦的航跡掠過太平洋,當山東艦的甲板迎來日出,我們在航海日這天回望這段歷史,看到的不僅是帆影幢幢的傳奇,更是一個民族從海洋走向世界的永恒追求。

      掀開嶄新篇章。當國產航母在大連造船廠下水,當自主研制的 LNG 船突破技術封鎖,當“雪龍2號”在南極冰海開辟航道,我們看到的是對鄭和精神的最好傳承。強大的海軍是航海事業的堅實后盾,也是國家主權的重要保障。鄭和時代,船隊雖無堅船利炮,卻以強大的國力威懾海盜、維護商路;今天的中國海軍,在亞丁灣護航十余載,為中外商船撐起安全屏障;在印度洋海嘯、菲律賓臺風等災難中,“和平方舟”醫院船一次次架起生命之橋。這種從 “和平使者” 到“安全衛士”的角色延續,彰顯著中國海軍“止戈為武”的深層邏輯 —— 我們的航母甲板可以起降戰機,更可以起降救援直升機;我們的驅逐艦裝備導彈,更裝備著人道主義的溫暖。

      航海日不僅是對歷史的紀念,更是對未來的宣誓。在福建平潭,跨海大橋如巨龍臥波,將大陸與臺灣島的距離縮至百公里;在海南自貿港,郵輪母港迎來八方游客,“海上絲綢之路” 重現往日繁華。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我們或許不是船員或水兵,但每個人都在參與著海洋強國的建設:程序員編寫的港口管理系統,工程師設計的深海探測器,教師講授的海洋生態知識,都是這條藍色航線上的重要航標。

      站在六百年的時間節點上,鄭和的寶船與今天的航母在歷史長河中隔空對話。前者告訴我們,海洋是文明交流的紐帶;后者提醒我們,海權是國家安全的屏障。這個航海日,讓我們記住:中國的航海故事,從來不是孤帆遠影的獨舞,而是萬船競發的合唱;中國的海洋夢想,從來不是霸權擴張的藍圖,而是“天下大同”的愿景。當更多年輕人走向碼頭、走向艦艇、走向科研院所,鄭和當年看到的那片星空,終將見證一個海洋強國的崛起與擔當。(白帆)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