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遵義召開 專家獻策“黔椒”產業賦能路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20





     8月19日,以“黔椒興業·辣享世界”為主題的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貴州遵義舉行。在“圓桌對話”環節中,行業知名專家學者、科研院所代表、龍頭企業代表及媒體代表以“產業協同與鄉村振興”為主題,共同為貴州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圖為研討會“圓桌對話”現場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孫東升建議應不斷強化辣椒企業主體地位,引導科研院校與辣椒企業密切合作,共同凝練創新選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推動辣椒產學研融通創新,使辣椒企業和辣椒產業往前端走,科研院所往后端走,雙向奔赴,暢通科技創新“最先一公里”和推廣應用“最后一公里”。他特別強調科研院所在打通“最后一公里”時需注重政策和市場協同發力:一是應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政策一致性;二是以企業為主導,推廣“企業點菜—科研院所做菜”等創新組織模式;三是探索市場化成果轉化與利益聯結機制;四是加大貴州辣椒新質生產力宣傳,為貴州辣椒科技創新賦能持續營造友好環境。

    針對政策資源該如何精準“滴灌”產業鏈薄弱環節的問題,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照新建議應在政策、產業兩端共同發力。在政策端,一是一鏈一策,精準施策。要根據產業鏈方式的不同,實施差異化的支持政策。二是數字賦能,穿透扶持。應充分利用各種數據信息,實現政策資源的精準投放。三是協同各項資源,強化政策集成,形成合力。在產業端,一是可通過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帶動一批中小微企業,通過合作社、家庭農場帶動眾多小農戶,提高產業的協同水平;同時將政策支持與帶動效果掛鉤,從而實現逐級滲透,形成涓滴效應。二是要提升產業集群集聚水平。建設產后加工集中區,集中政策資源改善基礎設施與配套條件,為產業穩定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貴州省辣椒產業協會會長、中國辣椒城負責人付陸提出,在產業發展上要聚焦生產端突破與價值提升兩大方向。第一,在生產端突破方面,要服務好農戶,選好品種,推廣科學化種植。第二,要做強品牌,企業應在市場競爭中找準自己的生態位,同時延伸產業鏈,通過與更多產品結合,開發出更多單品,這也是貴州辣椒產業發展的機會。他認為,未來貴州辣椒產業發展需形成政府、企業、市場的合力,通過提高單產與品質來穩定農戶收益,形成“種得好-愿意種”的良性循環。

    貴州卓豪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左祥文認為,推動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應聚焦三大核心路徑。第一,以“科技種椒”夯實產業根基。加大與科研院所合作,聯合攻關突破性品種;加大對標準化、機械化種植辣椒栽培技術的推廣;通過“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鄉村車間”的訂單種植模式,確保原料品質穩定可控。第二,向精深加工要“黃金價值”。通過技術破壁(精深加工)、鏈式協同(“種植基地+合作社+加工廠”直通機制)、共享升級(共享中試平臺),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第三,用“辣椒+”激發衍生價值。通過品牌突圍、渠道革新和融合裂變等方式,激活多元衍生價值,將“辣博會”IP轉化為常態化、場景化體驗經濟,讓辣椒成為三產融合新引擎。

    對于促進產業協同和鄉村振興,新華社高級編輯張長安認為,媒體應主動融入產業鏈,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使命,從原來的以“單一信息傳播”為主轉向“全產業鏈賦能”,以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有效推動產業發展、預防風險隱患、促進問題解決。他認為,除了辣椒產業本身外,遵義的紅色基因、良好的生態、產業富民效應等都很有自己的特點。通過“媒體+產業”“媒體+市場”“媒體+品牌”“媒體+科技”“媒體+文化”等多種形式,將促進媒體全面助力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楊麗)


      轉自:新華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