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焊花照亮“明星”路——記全國勞動模范、中鋁山西鋁業有限公司員工王建偉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1-25





      從赴京參會接受黨和國家的隆重表彰,到用鑼鼓、獻花、夾道歡迎致敬載譽歸來,山西中鋁工服公司壓力容器(焊培)分公司主任王建偉可謂是“享受”了鋁城的最高“待遇”。是什么讓他成為鋁城冉冉升起的“明星”,又是什么讓他受到如此“禮遇”?讓我們一起走近王建偉,共同探尋他綻放光彩的成長之路。


      逆境起飛 練就過硬本領


      王建偉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998年,從山西鋁廠技工學校畢業的王建偉,被分配到原山西鋁廠檢修分廠壓容車間從事焊工工作。因為焊工又苦又累,很長時間里,像其他年輕人一樣,他只是按部就班地將焊接作為謀生手段。2007年的一天,父親突然病逝,家庭遭遇的重大變故,讓上有老下有小、剛剛30出頭的王建偉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消磨時光,必須盡快成長成熟起來。


      “要干就要干成行家里手。”生活的困苦沒有將王建偉打倒,而是為他注滿了前進的動力。每天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把弄焊把,地上管子稍加打磨一下便拿來焊接,半年多的時間里,他練習所用的材料加起來是別人的數倍,這種看起來笨拙的“功夫”卻讓他的焊接技術突飛猛進。


      氬弧焊外觀要求高且有一定輻射,很多焊工覺得掌握了基礎技術就行了,但王建偉卻不放過任何一個提高自己的機會。無數次冒著高溫灼傷的危險,無數次被電弧光刺得直流淚,但他卻依然將每條焊縫當成一部作品一樣,細致處理、反復打磨。為了練習手腕的穩定性,找到最合適的支點,一個姿勢反復練習七八天都不足為奇。


      省煤器蛇形管的焊縫焊接要求非常高,每條焊縫都要接受超高壓運行的考驗,正是王建偉對焊接工作的那份執著,讓他有了小試牛刀的機會。經過嚴格篩選,王建偉順利成為焊接骨干隊伍中的一員,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里,他穩扎穩打,精心焊接,創造了焊縫一次探傷合格率99.7%的好成績。


      “在工作中,鋁管、不銹鋼管等不同材質的焊接都要接觸到,還有很多的焊接知識要學習。”他家里的書架上擺滿了焊接專業的書籍,在大家眼里,學習、鉆研就是王建偉的代名詞。10年時間里,他不但學會了多種焊接方法,同時還掌握了鉚工、管工、電工、起重工等相關專業技能,成為檢修和焊接方面的“全能”技術能手。10年時間里,原山西鋁廠檢修分廠經過改革改制,蛻變成能夠對外承攬業務的山西中鋁工業服務公司,也讓王建偉的一身所學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鉆研技術 破解焊接難題


      精湛的焊工技術和敢想敢干的工作作風,使王建偉在焊接方面的名氣越叫越響。2007年至今,他先后代表企業參加山西省、有色金屬行業、全國工程建設系統技能大賽,出色的焊接技藝帶給他無尚榮耀。因為工作表現突出,2017年,王建偉還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成為焊接領域行家里手”的誓言一直鞭策著王建偉。在完成日常檢修工作的同時,他積極研究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也一次次地幫助生產掃除障礙。


      法國生產的“寬通道板式換熱器”因長期運行,換熱器內部出現不同程度磨損,不銹鋼的特殊材質以及超薄的換熱板片讓檢修人員發愁,生產方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找到了王建偉。20多天時間里,王建偉每天對著拆卸回來、薄如紙片的換熱板片,反復調整電流和焊接工藝,最終,用普通焊機完成了機器才能完成的焊接工藝,成功攻克了1.2毫米不銹鋼板片連續焊接的技術難題,突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實現該項技術檢修國產化。


      對于像王建偉這樣永不言棄的人來說,這樣的技術突破并不是個例。進口鋁合金油冷器是多功能天車的核心部位,因為鋁合金材質的特殊性,傳統的焊接修理方式難以修復,倉庫里多年積攢下來的設備讓生產方發愁,多方打聽之下找到了王建偉。為將影響焊接的因素降到最低,王建偉從設備拆卸細節入手,在將1臺油冷器大卸八塊之后,終于掌握了檢修訣竅。


      “這種進口設備很‘嬌氣’,任何雜質顆粒都會影響焊接效果。”經過連續幾天的反復拆卸,以及焊接工藝的不斷調整,王建偉終于成功修復了一臺設備,并陸陸續續為生產方修理數臺冷油器。在檢修過程中,鋁合金焊接氣孔多、易產生熱裂紋等多項難題的成功突破,更是為實現進口油冷器檢修國產化打下了基礎,填補了國內有色金屬行業技術空白。


      個人業務的不斷精進讓王建偉收獲了很多榮譽,但作為基層檢修人員,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仍然是他不懈的追求。“各種高壓設備檢修或大修,都是工期緊、任務重、質量要求高的重要工程,工期提前一天效益就是上萬元,只有工藝、工序方面大膽創新,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人員。”


      創新求變 贏得認可贊譽


      2018年,以王建偉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揭牌,同年年底,又被命名為中鋁集團首批員工創新工作室。勞模工作室的成立讓他在提高設備大修效率方面有了大展拳腳的舞臺,從工作室設立之初,王建偉就將解決生產中檢修難題、提高檢修效率作為工作的重點。


      “氧化鋁設備包括壓煮器、脫硅槽、蒸發器等大型柱形罐體,施工環節多、檢修周期時間長、檢修頻率高,以前都在忙著干活搶修,每次對檢修經驗的提煉太少了。”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設立,有了和王建偉一起出主意、想辦法的同事,讓他真正將所想變成現實,在談到第一個創新項目脫硅槽大修時,王建偉深有感觸。


      脫硅槽是氧化鋁高壓溶出主體設備,因長周期使用造成脫硅槽里加熱管束破裂、積料嚴重,影響了脫硅槽的正常運行,每年都有3~4臺脫硅槽要進行設備大修。為了提高檢修效率,勞模創新工作室人員在王建偉的帶領下,開始出主意、想辦法。“能不能利用中心攪拌軸呢?”“具體怎樣固定和操作呢?”一個個問題被拋了出來,但在大家集思廣益之下,又很快迎刃而解,最終,依托脫硅槽中心攪拌軸自行設計調運管排和組對管排支架的方案正式出爐。


      “以前僅回裝上下環管、管排這一工序就需要64個人工配合吊車數天才能完成,現在我們僅用1人轉動中心攪拌軸就可以實現360°無死角施工。”檢修人員自豪地說。目前,該技術已成功應用于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高壓溶出壓煮器、脫硅槽、蒸發器的大修中。


      2019年以來,王建偉帶領勞模創新工作室,共完成了“一種柱形罐體防傾倒裝置”“一種水冷壁管排吊裝裝置”“一種焊劑回收裝置”等10余項創新課題,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安全生產系數,其中有4項課題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全年創造經濟效益近百萬元。


      努力終有收獲。這些年,王建偉獲得多項榮譽,他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運城市五一勞動獎章、中鋁山西企業勞動模范;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三晉技術能手、有色金屬行業技術能手、河東工匠等,享受山西省政府特殊津貼;2020年11月,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一個面罩,一把焊槍,一身防護服,20年來,璀璨的焊花見證了王建偉踏實成長之路,也見證了他收獲的每一項榮譽。(作者:楊紅)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