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累計寫下90余本、20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
40年,累計解決現場施工技術難題69項,解決送電運行故障400余次;
40年,培養徒弟300多人,電力工技師40多人。
這就是竇鐵成的40年,他從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成長為眾人眼中的“工人教授”。這是竇鐵成樸素的人生經歷,更是他作為當代產業工人的不凡歷程。
“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和技能”。1979年,23歲的竇鐵成通過招工考試,成為中鐵一局電務處的一名電力工人;1980年,竇鐵成憑借優異的成績,進入中鐵一局電力培訓班。他牢牢抓住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最早一個到教室,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當7個月培訓結業時,他拿了電力內外線考試的最高分。
“吃了這行飯,就一定要把這行干好!”1983年,在京秦鐵路沱子頭變電所施工時,因為工班沒有配備技術員,工長鼓勵隊伍中技術知識儲備最豐厚的竇鐵成勇敢嘗試。初擔重任,面對近5指厚的各種圖紙,竇鐵成深知自己的知識儲備根本無法應對。但倔強的他給自己打氣:“再難的知識,只要一點點啃,一點點琢磨、分析,總能悟出個道道來。”于是,竇鐵成白天干活,晚上對照專業書籍,一張張圖紙、一條條線路、一個個節點地分析解讀,設備如何安置、電纜怎么走。工程期間,他把七套各類不同技術圖紙齊齊地畫了一遍。最后,工程順利完工,還獲得了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干一行,愛一行,學一行。1999年,計算機已廣泛應用于變配電設備的測試工作,40多歲的竇鐵成立刻買來計算機教材從頭學起,很快成為中鐵一局3萬員工中掌握電腦設計繪制電力圖紙的第一人。
“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做不了多少。”從業多年,竇鐵成把自己有限的知識傳授給盡可能多的人,成為單位最有“權勢”的人,上至公司領導層,下至普通電力工,2/3的人都自稱是他的徒弟。
2011年,竇鐵成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成為全國首批大師工作室。依托這個平臺,竇鐵成帶領技術攻關小組,先后研發了疏散平臺測量小車、剛性懸掛接觸網垂直向上鉆孔平臺等多項科技成果,累計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兩項、各類專利42項、工法39項、獲獎科研項目48項、BIM大賽獲獎11項、軟件著作權10項。
此外,40多年來,竇鐵成舉辦專場講座300余場次,簽訂師徒協議400余份,并和徒弟們一同完成了443頁、10.6萬多字的“牽引變電所施工工藝”及中鐵一局電力試驗所第一刊4萬多字的“電氣試驗作業指導書”。他還在重大項目中先后提出設計變更7次,解決送電運行故障400余次,并且主動攻關新課題,解決新難題,累計為企業創造和節約成本近1800萬元。
“自己就是個工人,只有在火熱的施工現場,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只有把所學知識奉獻社會,人生才有價值。”改革開放的40年,便是竇鐵成奔忙的40年。他的身影遍布全國的鐵路、地鐵電務施工現場,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被人尊稱為“工人教授”,他那不凡的奮斗歷程,更是培養、激勵一代代鐵路人,在筑夢交通強國的建設一線揮灑熱血和青春。(記者 楊翼遠)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