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永海:讓塑料“軟黃金”實現中國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8-17





      7月31日,獨山子石化公司聚烯烴一部副總工程師張永海像往常一樣,密切關注全密度一線分布板的運行情況,最大限度降低其對上游乙烯裝置負荷的影響。因為精神太過集中,他絲毫沒有察覺記者已走到身邊。


      同事們都說:“關鍵時刻有他在,我們都很放心。”


      張永海出生在遼寧省撫順市,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鐵人”王進喜的故事,從小便立志要做一個像王進喜那樣的石油人。工作13年來,他從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長為公司青年科技創新帶頭人,先后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年崗位能手、獨山子石化公司勞動模范等稱號。今年,他又獲評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第十二屆“十大杰出青年”。


      車間通過全崗考試第一人


      2010年8月,從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畢業的張永海,走上獨山子石化聚烯烴一部全密度聚乙烯裝置聚合崗位。作為新職工,他對很多技術都不熟悉,經常只能在一旁看著老員工們操作。


      “不懂就學嘛。”張永海開啟了“瘋狂”學習模式,上班跑流程,下班學理論,見人追著問,小本不離身。那兩年,他把所有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


      憑借“不學懂決不罷休”的勁頭,張永海用最短時間掌握了整套裝置各崗位的技能,成為車間通過全崗考試的第一人,是名副其實的“技術大拿”。


      憑著這股勁頭,工作僅4年,張永海就作為獨山子石化公司的技術專家,赴中國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責任公司聚乙烯裝置執行開工指導任務,使裝置一次性開車成功。2021年,他又作為獨山子石化公司全密度開工隊領隊,赴塔里木石化分公司執行原始開工任務,連續45天奮戰在項目駐地,實現一次性開車成功。


      從零起步研發茂金屬產品


      茂金屬生產工藝被稱為化工行業的“殿堂級技術”。茂金屬產品性能好、附加值高,被譽為塑料中的“軟黃金”,是高端聚烯烴市場上的搶手貨。國內同類產品大量依賴進口且價格昂貴,不少石化企業曾嘗試工業化生產茂金屬,但因生產難度大,大都難以實現。


      “我們就是干這個的呀!外國人行,我們怎么就不行?”2015年,張永海及其團隊打起了茂金屬“攻關戰”。200多個日夜、70余版技術方案……在經歷了反應器結塊、聚合換熱器堵塞等重重考驗,進行了18項優化技改項目后,他們終于突破了茂金屬生產的技術壁壘。2018年7月,獨山子石化公司成功研發出2個體系5個茂金屬產品。


      緊接著,更大的挑戰擺在了張永海的面前。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公司希望實現茂金屬產品不同體系之間的連續轉產,而這在國際上沒有先例。面對難題,張永海帶領團隊骨干成員根據已有的生產經驗,將每個轉產節點和關鍵參數合理化,研究出適應實際生產工況的最佳數據,然后再討論、優化……


      最終,他們實現世界首次不同催化劑茂金屬產品的連續轉產,并且轉產時間由56個小時縮短至6個小時。這項技術成果不僅節省了原料,還為公司相關裝置節省了300多萬元的檢修費用。


      除了啃下茂金屬“硬骨頭”,張永海還帶領團隊成員研發了鉻系高強膜、中空料等11個牌號的新產品,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2020年,張永海參與了“PE-RT管材專用料開發”“降低停工物料損失”等技術項目,相關成果獲得獨山子石化公司科技攻關一等獎和中石油集團公司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


      勇當提質增效開路先鋒


      近年來,為了落實公司提質增效、低成本發展的戰略舉措,張永海帶領團隊成員從轉產優化、增產降耗、三劑優化等方面深挖裝置潛能。


      由張永海牽頭掛帥的12個技術項目,提質成效顯著,年均增效4500余萬元。2021年,他所在部門負責的5條樹脂生產線創造了非計劃停工為零的歷史最高紀錄,全密度裝置鉻系、BMC(團狀模塑料)產品不斷刷新使用紀錄。


      2022年一季度,茂金屬產品市場活躍。為了抓住銷售最佳時機,張永海率領團隊成員僅用了3個月就高質量完成了6個月的生產加工任務。在轉產過程中,由于新疆冬季氣溫偏低,茂金屬聚乙烯物料流動性較差,取樣口常常出現外觀酷似“爆米花”的粒料。這些“爆米花”在出料時如果脫水不徹底,極容易造成旋轉閥和料倉底部凍結、粒料無法輸送。為了減少“爆米花”出現的數量、延長擠壓機長周期運行的時間,張永海提出人工提前干預的辦法。他和幾名同事站在狹窄的膜板前,用兩天時間,人工疏通了4800個膜孔,提前完成了茂金屬的生產加工任務。


      作為扎根一線的新時代石油青年,張永海表示,未來他要不斷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帶動更多青年積極投身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實踐中,為打破國外高端化工產品領域技術壟斷貢獻青春力量。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