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連京:勇攀高峰的資深“焊”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30





      郭連京,現任海油工程天津建造分公司技能大師工作室氬弧焊專業組組長。在焊工這個崗位上,他已經干了30年,從最早的手工電弧焊到機械化半自動、自動化焊接,無論是設備原理還是現場實操,他都“門兒清”。但自從接觸智能機器人焊接技術后,這位老師傅總是笑稱自己還是個“新人”。


      資深“焊”將的新挑戰


      1993年,郭連京來到海油工程建造公司成為一名焊工。當時,焊接裝備和施工技術都處于起步階段,海油工程采油平臺鋼結構焊接全部為手工電弧焊,一個甲板片需要二三十人集中施工,一個組塊就要干上整整一年。


      初來乍到的郭連京為了不拖后腿,常年泡在現場。“那時候,為了焊接出一道完美的焊縫,焊花落在身上也只能忍著。”郭連京擼起袖子和褲腿,幾十處燙傷疤痕若隱若現。他的眼神里透著自豪,一處處傷疤像是他的一枚枚勛章。


      30多年過去,海油工程焊接技術不斷變革,從手工焊接走向機械化、自動化,再到現在逐步推廣的智能化焊接。郭連京也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為資深“焊將”。


      2011年,郭連京順利通過考核取得焊接高級技師資格,加入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為焊工培訓教練。在近幾年的“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中,他的徒弟紛紛摘金奪銀,他也獲得“優秀教練”稱號。


      郭連京本以為自己已經把焊工這行學明白了,可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他的職業生涯迎來新的挑戰。


      0基礎啃下智焊“硬骨頭”


      2022年,我國首個海洋油氣裝備高端智能制造基地——海洋石油工程智能制造基地正式投用,焊接裝備隨之踏上智能化快速道。經過層層篩選,技術能力突出的郭連京從30多名技能人才中脫穎而出,成為焊接機器人的“教練”。


      “我們篩選機器人教練,除了技術能力考核外,對抗壓能力、表達能力和重大項目攻堅次數都有硬性要求,郭連京的綜合素質很突出。”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劉海林說。


      臨港場地投產后,郭連京很快接到一個“硬活兒”——渤中29-6項目WHPA(東、西)組塊甲板片預制工作。如果用傳統方法進行人工焊接,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拍著胸脯接下這個工作。但換作機器人來干,他心里一下沒了底:機器人焊接缺乏機動性和靈活性,在施焊前需要進行焊接示教編程,如果焊接參數匹配不當,會導致整條焊縫成形差,甚至需要返修作業。


      一個個從未遇到過的難題接踵而至。想要調整好焊接參數,郭連京首先要為機器人輸入焊接數據。在機器人調試工作中,針對施工中的每個焊接位置,都需要設計一套對應的焊接參數,擺動方法、擺動頻率、焊接角度和電流電壓大小,四項技術指標都要匹配,才能焊接出完美焊道。如果一項技術指標與其他三項不匹配,就會造成焊接缺陷。


      一次次試驗失敗,又一次次重整旗鼓,郭連京翻閱大量書籍,在現場反復調整——單項焊接位置的機器人焊接工藝終于被他攻克了。


      然而,在組合型工件焊接作業中,現有的焊接工藝又需要重新優化。機器人現場應用中,還出現焊縫拐角位置焊接質量缺欠的新難題。


      “機器人焊接不如手工焊接那么靈活,遇到特殊情況時不會‘變通’,造成焊道過高的問題。”郭連京再一次撲進現場,開始新的試驗。他重新設定各項參數,一條條光滑的焊道終于呈現在眼前。


      懷揣信心展望行業未來


      擔任焊接機器人“教練”期間,郭連京邊學邊干,攻克了機器人焊接參數優化、焊縫裝配標準制訂、電源形式調整等多項技術難題,還帶領研發團隊完成“平、橫、立、仰”四種焊接位置的機器人焊接技術工藝開發。


      今年8月份,郭連京又一舉拿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師資”和“中國焊接協會培訓教師”兩項證書。


      從最開始的手工焊接、自動化焊接到現在的機器人智能焊接,郭連京的焊工生涯始終在擁抱變化。


      展望未來,郭連京說:“智能焊接技術在海洋工程裝備應用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希望能將智能焊接技術推廣應用到更廣闊的生產領域。”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