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志光:匠心鑄就"起重"輝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27





      吊鉤垂落,映照初心。入行27年,姜志光癡迷吊裝革新,在多個重大工程項目中攻堅克難。每一項技術突破,都是對工匠精神的生動詮釋;每一次傾囊相授,都在為行業未來播撒火種。


      姜志光,1977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起運公司天津分公司(設備資源管理中心)起重工程隊隊長,集團技能大師,石化名匠,全國技術能手,黨的二十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今年初,集團公司授予20人"石化名匠"稱號,姜志光位列其中。


      又一項榮譽加身,他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吊裝技術要不斷革新"。


      姜志光從事的起重工是特殊工種,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加小心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在項目現場第一時間開展頭腦風暴,迅速準確判斷起重對象的體積、重量等特性,從而準確選擇匹配的機械,進行合理布局,確保作業安穩完成。


      在數十米高空,吊裝百噸、千噸的精細設備,落點不能有毫厘偏差,離不開日復一日地磨煉、鉆研。


      2005年,茂名石化乙烯擴能,對大件吊裝實施一體化,即單個單位承擔全部大件吊裝任務,大大節約調配時間和成本,有著示范意義。28歲的班長姜志光被委以重任,第一次獨自帶隊伍干整套裝置。2007年,在青島煉化吊裝當時國內最大兩器(再生器、反應器)設備;2008年,在鎮海煉化吊裝當時國內最高火炬;2013年,在神華寧煤吊裝煤制油項目8臺當時國內最大的2000噸費托反應器……


      從業27年,姜志光始終堅持在大件吊裝一線,累計完成40多個國內外吊裝項目,業務能力不斷提升。他參與了世界首臺最大4000噸起重機的研發,并探索出模塊化轉場的方法,大幅提高轉場效率,將轉場時間縮短近40%,有效降低項目成本;自創"下梯子"方式解決設備下滑問題,該方法成為解決此類吊裝難題的行業標桿;創新開發出選用不同級別的連板與吊索組合形成新型3000噸吊裝平衡梁,用一套吊具一次性解決了多臺大型設備吊裝中吊耳位置與封頭切線距離不等、單臺設備配置一套吊索成本昂貴的特大吊裝難題。2024年,作為第一完成人,他帶領團隊研制了1100噸級溜尾翻轉系統,獲得集團公司技能創新成果一等獎。


      姜志光總說,國家越來越重視技術工人的培養,自己趕上了好時代。如今,他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青年人才上。受益于集團公司優良師帶徒傳統,他堅持把師傅們一代代傳承的優良傳統延續下去,傾囊相授,培養了多名人才。這些年輕人中,有的已在國家級技能大賽中斬獲佳績。他們奮戰在工程建設一線,與當年的姜志光一樣,一步步邁向更加廣闊的舞臺。(王煜博)


      轉自:中國石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