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協同的追求,是我存在的意義。我們就全心全意做好一個事業——協同,通過為社會創造價值來贏得尊重、謀求發展。”
“請稍等兩分鐘,把手頭這點事兒處理完,我們就可以開始了。”致遠軟件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徐石對記者說。他在手機屏幕上點了幾下,又對著屏幕簡短說了幾句,然后把手機放下,解釋道:“剛剛回復了同事的幾個問題,簽批了兩個報告,在一個臨時討論群組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徐石說,他現在的很多工作,都是在手機上完成的,手指輕輕一點,就可觸發相關流程,整個組織就會有序、協同地運轉起來。
走產品化道路
從早期在中石油四川局輸氣處信息中心的工作算起,徐石已有20多年的lT從業經驗。源于創業的沖動,1994年,徐石從央企買斷工齡、辭職下海,創辦了成都奔騰電子公司,做過軟件代理、定制開發、系統集成等,經過8年打拼,在成都做得風生水起,但他心中卻一直藏著一個產品夢。
2002年,為了追求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好的創業環境,徐石來到了北京。在用友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王文京等人的支持下,共同發起成立了致遠軟件。公司成立初期,徐石和他的伙伴們埋頭一年多時間,研發出了協同管理軟件,經過驗證后推向市場。除了與用友的結合,致遠也積極自建渠道,獨立開拓市場。由于產品的靈活、易用,致遠的市場逐步擴大,市場影響力迅速提升,成為我國協同管理軟件領域的龍頭企業。
致遠成立初期的這一市場經歷,使很多人容易將致遠協同管理系統與OA等同起來。徐石說:“無論從軟件的技術構架、功能模塊、應用范圍和應用效果來看,致遠軟件均已超出了OA的范疇。我們是以人為中心的協同工作管理軟件及企業運營管控平臺,與傳統的辦公自動化工具軟件有本質的不同”。
以人為中心的協同管理
協同,簡而言之,就是互相配合地做事。任何組織,都是集合各種資源,以完成預定的目標與使命。因此,協同程度的高低,對組織的效率與績效至關重要。組織是由人創建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人生活得更好——從人出發,回到人,中間相關流程中最重要的節點也是人。正是因為敏銳地洞察到這一點,徐石將協同的概念與管理軟件相結合,開發出協同管理軟件,在管理軟件行業開辟出一個全新領域,并逐漸獲得了業界與市場的認可。
徐石認為,傳統管理軟件以信息為核心,對物料、資金與流程這些易于定義、相對剛性的因素比較關注,但對于個人和組織的行為管理、非結構化信息沒有詮釋,對人的激發、尊重更不夠。“如果將信息化比成一個人的大腦,那么這事兒干了30年,我們更多地激發了左腦,沒有激發人的右腦。管理被曲解了,人被淹沒了。情感、興趣、愛好、人文精神,這些與人的行為方式息息相關的東西被遺忘了。而一個好的管理一定是理性加感性的。管理軟件必須回到‘以人為中心’的軌道,才能開啟一個全新的未來。”
徐石提出,協同管理軟件要“以人為中心”,著眼于經營人、管理人的行為,而非僅僅停留在管控事件結果的層面。要把“人”作為構建信息體系的原點,去規范、引導、記錄、分析和考核人的行為,實現人與人、人與組織、人與事或流程的協同,組織間的協同泛組織協同。
“協同管理系統給企業管理帶來兩個非常大的改變:一個是流程可視化;另一個是實時透明化。管理可視化、透明化之后,流程變得更通暢。”徐石說,過去靠人治、靠老板的威望,各種規章制度放在文件柜里,藏在人的嘴里、腦袋里,而不是在流程里。流程是一個很好的制度載體,因為在流程上面可以綁定各種權限,幫助人們形成協同工作的習慣。常言道:“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一點非常重要。行為管理讓政令通達,讓業務管理更加順暢、高效,將大幅減少或消除很多企業制度和流程被大打折扣甚至得不到落實的現狀,大幅提升企業的執行力。
協同軟件的行為管理,將讓令人頭疼的KPI考核變得輕松而高效。徐石舉例說,一個同事發起一次協同工作流程,相關同事會進行相應處理,每個人響應的速度、回復的準確性、意見的建設性都很容易被評估和定義,對應到崗位職責,就是一個人基本的KPI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參照。
另外,軟件還可以記錄并描繪出每個人的工作軌跡。一名管理者,在一定周期內跟誰聯系最多、處理哪件事耗時最長等等,一張圖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每個人、每個部門到整個組織都有了直觀的效率圖,便可以檢視和修正工作方向,提升工作效率。“這個時候你還需要專門花時間去做KPI嗎?如果戰略是一個坐標圖的話,你只需要不斷檢視效率圖,進行對標即可。”徐石總結道。
目前,語音識別技術日漸成熟,例如,科大訊飛的帶地方口音普通話識別成功率已達95%以上,這一技術將讓協同管理系統更智能、更易用。管理者可以用語音發起工作任務與流程,這一指令被語音系統識別后,便自動啟動工作按鈕,牽動相關工作流程。比如,你對著系統說:“請把我昨天下午那份工作計劃調出來,日期修改成今天后發給相關部門與人員。”協同系統聽到指令,便可自動調出文檔,修改時間后,發給預定的部門與人員,他們也會很快通過系統予以回復。也許未來每個人都有一個協同工作的AI人工智能助理。
當然,這只是協同管理系統應用的一角。徐石展望說,隨著大數據及云技術的發展,泛組織的協同將成為現實,協同管理系統可以輕松覆蓋企業上下游,擴展到整個產業鏈及生態系統。
按照徐石的描繪,在未來的協同管理系統中,每個人在每一流程、每一節點的行為都被有效地記錄和分析,它會提供每個人的行為診斷報告,這個報告可以精準描述個人工作行為效率的高低、在同事中間的貢獻、工作的合理性以及崗位的匹配性。一旦每個人的行為都得到精準的定義和描述,每項工作的質量、結果都會被清晰地定義與顯示出來。在企業層面,涉及企業運營的大量數據和信息會不斷被收集,形成標準的大數據池。企業可以用自己的數據與行業標桿去對標,分析和尋找差距,不斷改進與提升。
徐石說,管理軟件將進入與人工智能AI、大數據結合的時代,協同管理系統將越來越聰明、靈活、易用,越來越人性化。企業將從生產的自動化、工作的自動化上升到管理的自動化乃至決策的自動化。
打造協同生態體系
軟件行業競爭很殘酷,技術顛覆快。可以說,互聯網還沒搞清楚,移動互聯網就來了。移動互聯網剛鋪開,商業智能又出現了......
在軟件功能方面,從根本上來說,管理盡管有理可循,但又千差萬別,個性化很強。產品化方面,比較大的挑戰是如何增強產品的彈性和異構的能力,可以實現客戶定制化。徐石說,致遠正是直面這一挑戰,增強了軟件的柔性、靈活性與易用性,甚至提供業務定制功能,讓客戶可以自由定義業務管理模式和修改業務流程。
徐石說,在管理軟件行業,既要有定力——不受IT行業浮躁商業模式的誘惑,又要有應變能力——能夠把握和引領技術和市場趨勢,主動遷移、升級技術平臺,適時調整公司業務模式與發展戰略。
隨著技術的進步與市場需求的升級,2016年初,徐石提出了“深耕協同生態鏈”的戰略目標,致遠軟件聯手眾多伙伴,共同打造協同生態鏈。致遠軟件公司的發展戰略,從產品化升級為平臺化進而邁向生態化。目前,致遠軟件已與攜程、滴滴出行、阿里釘釘、金山、云學堂等廣泛跨界整合,以“協同+”模式為基礎,將協同解決方案延伸到移動辦公、企業商旅、商務出行、企業學習、企業統一通訊、電商等領域,相繼推出“我到啦、微協同”等移動創新應用,協同生態鏈的服務版圖正逐步擴展。
徐石將致遠軟件的解決方案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面向工商企業、政府、學校、金融機構等行業的應用套裝軟件;第二層是云應用中心,相當于一個“協同管理大超市”;第三層是協同生態管理平臺。
通過云應用中心,合作伙伴可在平臺上靈活搭建不同的應用系統,面向市場提供服務。致遠的客戶也可將自己的協同管理實踐總結、提煉成應用服務,為企業創造效益。云應用中心將軟件企業賣產品、收授權許可費的方式轉變為服務費分成模式。在新的時期,這樣的商業模式更具擴展性,為公司的發展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
徐石表示,在互聯網及移動互聯時代,致遠的“協同+”平臺,將充分發揮“連接器、定制器、進化器”的功能,為企業提供移動化、云端化、定制化、平臺化、智能化、生態化的解決方案,與客戶及合作伙伴一同構建更靈活、更敏銳、更高效的商業模式。致遠的產品與服務體系,可滿足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行業屬性的企業應用所需,從而讓合作伙伴與客戶在協同生態中共創、共贏。
以協同管理為使命
從2002年創辦致遠軟件算起,徐石與他的事業伙伴們執著前行,拒絕了諸多誘惑,在協同管理軟件市場整整精耕了近15年,有媒體將徐石稱為“矢志協同的‘愚公’”。
創業路上,難免遇到倍感遺憾的經歷。對徐石而言,創業過程中最大的痛苦和遺憾,是事業搭擋黃驍儉的不幸離世。黃驍儉曾任軟件巨頭SAP中國區副總裁、金蝶軟件集團副總裁,思維敏捷、極具辯才,被稱為中國管理軟件界“鐵嘴”。黃離開金蝶后,從事咨詢服務,與用友有過兩年合作。在此期間結識了徐石。二人無論是價值觀的彼此認同,還是對協同管理未來的發展共識,都高度一致。隨即,徐石誠邀黃加盟了致遠,出任致遠公司COO。黃在管理上作風硬朗,徐石則相對溫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兩人配合默契。公司在產品、模式、格局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黃以他豐富的行業經驗和職業素養,一方面為公司清晰地梳理了價值流程圖;另一方面,為公司初步建立了經營體系以及營銷體系的激勵考核機制,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黃在致遠僅僅工作了一年半,2011年6月在南戴河游泳時不幸溺水離世,令人扼腕嘆息。
事業伙伴英年早逝,讓徐石在痛惜之余,也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徐石說,這一意外加上20多年市場風雨的洗禮,讓他看輕了生與死、看淡了名和利,更能認清和堅守自己的使命。
徐石還提到,他在試圖參悟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徐石認為,良知是協同的根本,如果人為私欲所困,是不會真正與別人協同的。讓心靜下來、定下來、沉下來,回歸澄澈,回到初心,基于良知來確定自己人生目標與使命,讓自己的思想、語言、行動與人生目標與使命一致,在高度“自我協同”的狀態下,再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協同、與社會協同、與自然協同。這樣,人可以活得更簡單、更堅定、更有能量。
徐石將“協同”當作自己的人生使命,也當作致遠軟件的企業使命:“對協同的追求,是我存在的意義。我們就全心全意做好一個事業——協同,通過為社會創造價值來謀求發展、贏得尊重。”徐石的這番表白,讓記者想起致遠軟件的一句宣傳語“:因協同,而致遠......”
徐石很清楚,所有管理思想、理念、模式、方法、工具,當然包括管理軟件,目的都在于提升組織的協同度,關鍵在于,效果是否達到了。沒有扎實的研究,沒有突出的效果,協同就只是用來炒作的一個詞匯而已。因此,徐石專門成立了致遠協同研究院,由公司副總裁、資深信息化專家劉古權博士擔任院長,企業競爭情報實戰專家陳飔擔任執行院長,研究院集合了上百名來自產、學、研領域的信息化專家、組織行為學專家、協同管理專家及優秀的企業管理者。
除了探索將先進管理思想、模式與軟件相結合的有效模式,分析和總結實踐案例,并為客戶提供管理診斷與信息化咨詢服務,致遠協同研究院還專門研究人與組織的行為模型,探索個人與組織工作績效的評價方法與指數,研究組織形態的變遷,研究軟件的發展動態與方向,跟蹤國外新技術、新應用,并負責將這些成果植入軟件......
近幾年,研究院基于部分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三本協同管理專著《:協同管理導論》《協同創造價值》和《互聯網+:工作的革命》。徐石透露,研究院將推出年度《協同管理白皮書》。目前,研究院正研發一套企業協同指數評測體系,這一指數有望成為企業管理是否健康的評判標準。按照徐石的想法,在未來,協同報告就是企業的體檢報告,不僅能告訴你哪兒出了問題,還能告訴你怎么治。徐石說,如果以百分制計,中國企業目前的協同度只有30-40分,提升的空間很大。
2016年11月,在浙江烏鎮舉行的“首屆中國協同管理高峰論壇”上,致遠軟件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整合雙方資源,進行協同大數據及組織行為績效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將應用到致遠軟件的解決方案上。
“致遠軟件每年都會舉辦協同應用大賽,至今已六屆,積累了近2000多份優秀的協同管理案例,這些案例是實實在在的協同管理實踐,為協同管理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徐石表示,致遠特別希望能跟更多既有實踐經驗,又有鉆研精神的各方面專家與機構合作,共同探索未來企業的協同管理解決之道,用心、用情、用精力去把這件事情扎實落地。
在烏鎮的論壇上,致遠軟件聯合包括行業協會在內的各界專家與企業管理者,共同發布了《協同管理·烏鎮宣言》,作為宣言的主導者,徐石字斟句酌地檢查、修改了數次,才最終定稿。徐石對這段話幾乎可以倒背如流:
我們堅持以人為中心的協同管理思想,積極推動協同管理軟件標準的建立,共同促進中國管理軟件的變革、創新與發展。
我們致力于提升組織協同管理的運營績效,推動組織變革與轉型升級,為每一個組織和個人打造綠色、美好的工作方式。
我們堅持以互聯網為依托,融入最新的科學技術,引領協同管理應用領域的持續發展。
我們倡導共建協同生態,通過協同管理平臺,推動產業共享共贏,為中國組織管理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倡導產、學、研相結合,構建協同管理完整的體系,深入研究協同管理的理論、應用及模型,并向世界輸出中國的協同管理智慧。
“這段共同宣言,完整表達了我們的使命與志向。”徐石說。(文/企業管理 王仕斌)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