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強國建設大力推動和光纖理論誕生50年之際,近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國工程院聯合主辦,武漢郵科院承辦的網絡與信息高端論壇在湖北武漢成功舉行。烽火科技集團董事長、總裁魯國慶在論壇上表示,世界發展正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方向轉變,迫切需要信息產業界緊密圍繞“三個面向”,著力攻破網絡信息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會議期間,魯國慶接受了《人民郵電》報記者的采訪,就科技創新、科研院所改制轉型的戰略路徑等話題暢談了自己的觀點。
我國光通信開發和產業化主力軍
烽火科技集團(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是我國光通信的發源地,也是我國最早進行科研院所轉制的企業之一。長期以來,武郵院一直是我國光通信科研開發和產業化的排頭兵、主力軍、國家隊。改制之后的10多年來,這種地位并沒有削弱,反而更加強化。據魯國慶介紹,改制后,烽火科技仍把技術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堅持“高標準、高投入”,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投入新產品研發,“構想一代、研究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生產一代”,攻克了系列光傳輸關鍵核心技術,在超大容量、超高速率、超長距離光通信傳輸領域,近三年連續四次打破世界紀錄。2016年4月,在英國《自然》雜志評選出的2015年全球產業研究機構實力排名中,烽火科技位列全球第38位,列上榜中國機構第3位。
在堅持技術創新的同時,烽火科技強化產業化道路,轉制后,在保持原有傳統光通信產業優勢的基礎上,集團深化產品轉型升級,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數據通信、無線通信,并積極切入智能化應用、物聯網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已形成四大產業均衡發展態勢,新產業占比已達40%。2015年,集團合同額、銷售額雙破260億元,同比轉制之初增長近25倍,總資產同比增長超12倍;科研投入、稅金、利潤總額分別為2000年的18倍、21倍和11倍。
“四化并舉”實現跨越式發展
烽火科技集團跨越式發展,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魯國慶認為,這主要得益于烽火科技選擇了正確的戰略方向,并保持戰略定力,“四化并舉”,即持續推進市場化、公司化、資本化、國際化經營變革。一是改評價標準,用市場化導向提升創造力。將客戶需求作為項目立項和產品規劃的重要依據,將市場占有率和盈利水平作為產品成功與否的關鍵評判要素,科研人員獎勵與新產品的銷售規模和利潤直接掛鉤,科研和市場人員雙向交流,每年有15%以上的科研人員和市場人員進行雙向流動,“關起門來搞研發”的落后觀念被摒棄,“基于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理念逐步成為廣大研發人員的行為準則,新產品研發產業化率超過90%,有效解決了科研與市場“兩張皮”問題。
二是改體制機制,用公司化運作提升原動力。轉制伊始,集團就對原有研究所實施“公司化”改造并堅決、徹底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全民所有制員工打破“鐵飯碗”,實行勞動合同制。集團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要求,充分下放經營權,在各公司設立董事會,總部重點管戰略、管方向,對重大投資和收益、公司經營管理者選聘行使決定權,具體經營則由公司總經理負責。
三是改發展方式,用資本化手段提升競爭力。積極推動優質資源上市,目前集團下屬已有4家上市公司。僅“十二五”期間,烽火科技通過上市公司平臺,就募集資金超過50億元,還通過構建VC、PE股權投資基金平臺,吸納社會資本超過5億元。利用這些資金,烽火科技集團積極開拓“外延式”發展,通過收購、重組、技術轉讓等多種方式在全球范圍有效配置創新資源。
四是改戰略布局,用國際化視野提升牽引力。通過多年培育,集團已成立了多個海外辦事機構,建立了覆蓋各大洲和重點區域的國際市場營銷網絡,實現了全球重要目標市場的戰略性布點,海外銷售占比不斷提升,并先后與馬來西亞電信、印尼電信等共建聯合實驗室、創新中心,提升戰略合作層次。
聚焦主業,著力高端,謀劃“變道超車”
記者了解到,面向未來,烽火科技集團志存高遠,要發展壯大成為收入規模超千億元級的國際一流通信企業集團。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魯國慶的答案是仍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創新驅動。
魯國慶表示,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萬物互聯時代正加速到來。智能社會離不開信息通信產業的支撐,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地位將更加突出,機遇與挑戰并存。當前,通信行業內,部分高端產品和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還未根本改變;企業的體制機制還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深化變革,以充分適應全球競爭要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向先進學習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斷創新求變、自我提升。“十三五”期間,烽火科技集團將牢固樹立危機意識、責任意識、領先意識,繼續以光通信為主業,加強全球創新資源整合利用,加大關鍵核心、高端光電子器件和核心芯片的研發突破,實現“彎道超車”、“變道超車”,逐步形成覆蓋海陸空“天地一體化光網絡”的完整解決方案,理直氣壯地引領我國信息通信產業發展。
圍繞三個“面向”,選擇轉型路徑
談到未來將要出臺的重大舉措,魯國慶表示,烽火科技集團將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三個“面向”為戰略定位,根據自身實際和外部環境變化,在經營管理和各項工作中不斷總結運用成功經驗,進行戰略路徑選擇。
一是堅持技術開發與管理變革相結合,突出創新驅動。要繼續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把科技創新擺在最核心位置,厚植技術優勢,用科技創新帶動和引領體制機制創新。要優化經營模式、組織架構、運營機制,處理好長期投入與短期收益矛盾中的關鍵問題,協調好局部發展與全局共進間的關系,加強資源的分配協調。
二是堅持產業發展與智力資本開發相結合,突出人才激勵。作為企業創新發展最重要要素的“人”,尤其是科技創新人員、關鍵核心骨干及企業家,其活力、動力都應得到充分激發,而人才價值要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激勵體系建設不可或缺。作為轉制型企業,要堅決施行“三項制度改革”,通過身份改變提升發展原動力;要完善職業發展通道,通過職業規劃牽引提升創新活力;要突出“以能為本”,加大中長期激勵探索力度,構建完善的考核及激勵體系,推動智力資本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轉化。
三是堅持內生增長與外延發展模式相結合,突出資本運作。一方面,苦練內功,深挖技術及產業發展優勢,采取組織架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內部資源整合等方法,自發持續成長;另一方面,積極采取對外合作、兼并收購等措施,努力將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要積極運用資本運作手段,在全球范圍內、在行業內、在產業鏈上下游著力,豐富產品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拓展新的市場空間,實現快速擴張,提升核心競爭力。
四是堅持優良傳統傳承與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突出增量發展。武郵院在多年發展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體系,如“科學家文化”、“工匠精神”,感染和激勵了一大批創新人才。但烽火科技不能拘泥于此,必須強化市場意識鍛造,不斷探索適應市場競爭的市場文化、服務文化、競爭文化。同時,要增強憂患意識,根據內外部競爭環境、企業運行具體現狀,對企業文化進行適時調整,積極踐行“增量”文化,按照“提高存量效率,強化增量發展”原則,鼓勵增量產出的資源配置傾斜機制和完成超額任務的利益分享機制,以增量盤活存量。
魯國慶表示,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做強做優做大總體目標,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展望未來,烽火科技將強化技術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核心競爭力鍛造,努力建設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創新高地。(本報記者 姚傳富)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