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上葉檀》對話董明珠,財經女俠到底有何魅力?


    來源:中華網   時間:2016-12-09





      12月9日中午11點,騰訊專題節目《跟上葉檀》首期將正式開播。珠海格力集團前董事長董明珠女士主動提出接受訪談的要求,成為首期節目的重量級嘉賓,全網PGC互動直播“董小姐的愛與痛”,講述她二十多年打造格力王朝的酸甜苦辣,與財經女俠葉檀、南京大學博導朱虹共同解讀工業與金融資本合力下中國企業家的成長、覺悟、榮耀與困惑。是什么力量促使風云人物董明珠主動接受訪談?這就不得不說說財經女俠葉檀的故事。


      讓我們先把時間拉回到2000年左右的上海,彼時,海上財經媒體逐漸崛起。


      因緣際會,兩條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也就此橫亙在一個江南小女子的面前。向右,可以繼續頭頂歷史學女博士的光環,在已經歷史研究領域鉆研到老;向左,是跨行進入完全陌生的財經領域,從零開始。


      最終,特有的執著戰勝了現實利益的權衡,歷史學女博士選擇向左,辭掉了事業單位的穩定工作,轉而投身到報社撰寫財經評論。


      這名執著而勇敢的歷史學女博士,就是葉檀。如今,她已先后擔任《每日經濟新聞》主筆、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南方都市報》、《南方人物周刊》、《財經國家周刊》等多家媒體專欄作家,獲得過《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青年領袖等獎項。因其文章筆鋒犀利、言辭猛烈、觀點鮮明,被很多人稱為“財經女俠”。


      財經評論領域,或者說市場經濟研究領域,與波瀾不驚的歷史研究相比,猶如風云詭譎的江湖。縱橫財經江湖十多年,葉檀沒有被同化,反而讓這個充滿雄性和野心的領域,多了一份女性之魅。


      “女俠”養成


      葉檀自稱是一個“喜歡穿旗袍”的小女人。


      但她的骨子里,卻并不安于平淡。“我以前學歷史的時候,就覺得解讀歷史的鑰匙在于經濟。”正是這種認知,讓她走出了歷史研究的書齋,投身到報社當了一名以撰寫財經評論為主的“小兵”。


      盡管頂著博士畢業的帽子,但這頂帽子與財經領域幾乎毫不相關,葉檀也并不把這頂帽子當回事。剛開始進入《每日經濟新聞》時,葉檀自述是被總編“逼著每天寫一篇財經評論”的,而且當時寫出來的評論讀者甚少,沒人會在乎一個小兵的東西。為了寫好文章,葉檀把當時的財經雜志、21世紀經濟報道等財經報刊,包括西方金融傳統教科書全部放在案頭,隨時閱讀。“我把所有的東西全部看一遍,天天到后半夜才睡,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了現在。”葉檀很少正面評價自己,但對于閱讀,她卻毫不客氣地認為,能夠跟她閱讀同樣數量書的人不多了。


      財經評論與歷史研究文章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前者更加注重邏輯推理。自大學開始,葉檀身邊聚集了一幫理科生,任何一步出錯都會影響最終結果的理科邏輯,令葉檀印象深刻。嘗試撰寫財經評論時,她發現這一領域的邏輯要求同樣嚴密。“我每天先把邏輯梳理出來,做一棵樹,然后論證,論證完之后再看結果怎么樣。”葉檀告訴記者,報社前輩曾專門對她進行過邏輯強化訓練,這也是她后來文章中邏輯極其嚴密的主要原因。


      讓葉檀后來贏得“財經女俠”名號的,還在于其獨立的精神,以及敢言的性格。這是無從鍛煉和影響的。


      葉檀幾度進出體制,并不受體制束縛。她偶爾也會出席商業活動,但卻從不按照活動方的講話稿發言,只說自己覺得對的、該說的話,或者寧可不說。“市場中很多人試圖影響你的獨立性,我要做的就是守住底線,盡量還原事實。”然而,只要她覺得是對的、該說的話,她并不忌諱被利益相關方利用的嫌疑。正因為獨立,讓她敢于說話。如2012年“哈芬預埋槽道”事件爆發,很多人猛烈抨擊外企坑中國時,葉檀卻一針見血地指出“當高鐵一樁樁貪腐案被披露,其否定的并不是高鐵,而是高鐵的投資與監管模式。”


      當大量如同匕首一樣刺中時弊的文章,從一個轉型的歷史學女博士,一個“喜歡穿旗袍”的小女人筆尖涌出時,“財經女俠”的名號亦實至名歸。葉檀也藉此成功地實現了人生的蛻變。


      寵辱不驚


      “有‘北胡南葉’在那里,中國財經評論界的性別力量就平衡了。”同樣身為知名財經作家的吳曉波如此評價。正是這種性別力量的平衡,為國內財經評論或者說是市場經濟研究領域平添了別樣的風景。


      與大多數男性公共知識人物相比,葉檀不僅擁有女性傳統的勤勉、敏感與包容,更具淡泊的情懷。2012年2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五次座談會,葉檀等數名學者參與了會議并提出建議。這對于很多學者而言,都具有紀念意義。然而,今年葉檀接受采訪時,卻表示只記得當時自己提的一些建議,具體細節記不清了,因為會議之后她就很少記起和提起這件事。因為言論中肯,觀點犀利,葉檀也是不少地方政府的座上賓。但葉檀對此卻顯得十分平淡,既不刻意炫耀,也不刻意回避,對于她而言,發表自己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是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道理是一樣的。


      除了官方的重視,葉檀在讀者和媒體中間,聲譽同樣很高。《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青年領袖、中國證券市場20年回顧與展望論壇20年最具影響力財經傳媒人獎等獎項名單中都有她的名字。大多數讀者則更愿意以“葉姐”“葉先生”“葉老師”等稱呼她,還送給了她“財經女俠”的俠名。


      然而,財經評論的江湖并不簡單。“去年年終,股市快要崩盤的時候,我說中國股市期貨不能弄,這樣弄要出大事的,多少人來罵啊。”葉檀感嘆道,不贊同你觀點的人要罵你,因為你文章而遭受利益損失的人,更是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攻擊。


      2016年9月26日,葉檀開始發表《我眼中最無前途的十個中國城市》。隨后,當地經濟學者、媒體小編等便發出了各種檄文般的反駁,并指其武斷,甚至還有人直接到葉檀的微博上留言謾罵,卻很少有人能拿出有理有據的理由。對此,葉檀淡定地回應“我不怕排比句,事實分析與事后復盤會讓人理性,太多的排比句讓人糊涂。”


      面對官方或者民間給予的榮譽,抑或思想局促者的惡語相加,葉檀都始終回以優雅女性特有的從容淡定,無聲地消解著市場的浮躁與戾氣。


      細膩與悲憫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濟學家鐘偉稱,“在充滿雄性和野心的財經領域,葉檀博士以女性的感性和憫恤記錄著她對中國股市、房市和經濟大變局的思考、憤怒和鞭撻。”


      不認識葉檀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過譽之嫌,但是在熟人眼里,葉檀確實是這么一個人。前段時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葉檀特別強調她的“底線原則”,“我的‘底線原則’是,你不能利用你的騙局去影響很大一部分人的生存質量。如果你讓我看到,你做這個東西,那對不起,我瞄死你。”


      2011年,葉檀發表文章《請關閉天津文交所》,憤慨直陳:這家不愿意面對公眾的貪婪交易所,體現了中國資本市場中最糟糕的一面,為了市場,條件不成熟也強行創新,公開鼓勵瘋狂投機,互相推諉監管責任,巨額盈利分配不透明,加之為藝術品洗錢開通渠道與龐氏騙局陰影——這樣的市場必須推倒,越快越好。


      如此憤怒,是因為葉檀覺得天津文交所突破了自己的底線。“有的文交所,它把一幅畫,像我們這兒的字畫,拆分成一億份,每份賣一塊錢,有可能炒炒就炒到五塊錢。這么一幅畫,它立馬就變成五億塊錢,他騙的全都是市場上的散戶。”正是出于對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悲憫,葉檀長期緊盯期貨市場、文交所、P2P、樓市、股市等,她認為這些領域中,都存在大量弱勢散戶,與之對立的則是精明強勢的機構,如無正確的聲音引導,散戶非常容易被“割韭菜”。


      2016年8月26日下午,甘肅康樂縣貧困農婦楊改蘭殺死4個親生孩子并服毒自殺的悲劇發生,震驚中國網民。在網民紛紛譴責當地政府不作為導致楊改蘭因貧自殺時,細膩的葉檀指出了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沒有尊嚴、沒有希望是楊改蘭自殺慘劇的另一主因。并指出,全國還有上億命運與之類似的貧困人口,同時直言“當上億的人生死都無足輕重時,社會一定如泰坦尼克號一樣沉船。”


      在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縱橫交錯、多方博弈的財經領域,葉檀女性的悲憫情懷,讓她將心中的天平自然地傾向弱勢群體,而細膩的思維又讓她不失理性,或許唯有如此,她筆下文章才能準確切中時弊。而信用不彰、略顯暴戾但不斷革新的國內市場經濟,亦逐漸多了一些女性般溫婉的魅力。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