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鳴單車鄧永豪:共享單車國內市場可達189億規模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6-12-08





      ■共享單車的核心價值在哪里?是在于自行車使用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共享單車市場在哪里?它拓展到除了5公里的通勤以外,包括旅游、健身、社交等眾多場景;


      ■小鳴單車每年凈利潤:預計達33億元


      在12月6日中國共享經濟華南高峰論壇上,小鳴單車聯合創始人鄧永豪作為共享經濟創業新軍以及時下最炙手可熱的共享單車的代表做主題演講,這也是小鳴投放以來,創始人的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如此透徹地剖釋了共享單車項的營運核心和存在價值。


      小鳴單車,從上游殺入共享單車的鯰魚


      鄧永豪講述了自己步入共享單車領域的經歷,與其他競品創始人外行涉足單車行業不同,鄧永豪在該領域摸爬滾打長達20年。他從1993年開始接觸單車行業,從門店做到連鎖,再進入生產環節。一直到把業務做到歐洲,再回到國內成立凱路仕中國,成功地把企業做到上了新三板。


      這一次,鄧永豪攜小鳴而來,從上游廠商殺入共享單車領域,再次把目標對準了行業老大。


      共享單車發展的多場景,使小鳴單車獲得充足的市場機會


      小鳴單車并不是市場先行者,進入共享單車領域的企業已經太多。但中國共享單車市場足夠大,小鳴單車完全有機會。


      與其他對手定義共享單車為最后一公里出行解決方案不同,深耕自行車行業二十多年的鄧永豪認為共享單車是完全可以替代日常騎行,其范圍至少可以拓展到5公里通勤以外,包括旅游、上下班、健身、社交等眾多場景。


      小鳴單車的首次公開演示的PPT干貨數據滿滿,每一次翻頁,馬上引來無數人的舉起手機,拍下這些重要的數成以作參考。PPT的每一個頁面都解答了人們心目中對共享單車最直接的疑問。


      共享單車從工廠直接到用戶手上的模式,直接去掉中間多層的渠道。是單車得以以低的成本支撐龐大的運營。


      使用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才是共享單車的核心價值以及讓持續可盈利的成為可能。


      對于共享單車未來市場究竟有多大,鄧永豪從層層遞推中算了一筆賬。


      (中國人口為14億,城鎮人口為8.4億,當中一半有出行需要,而五公里以內的以30%計,平均來回兩次,假如有一半使用共享單車的話,每天將達到1.26億次。以單次使用0.5元計,每年共享單車的潛在市場高達189億。)


      保守200天回收成本,小鳴單車率先盈利


      當下共享單車很熱,融資消息頻出,如何實現盈利,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鄧永遠豪認為小鳴的生產廠商出身具有天然的優勢,就是極致的成本價格控制。與其他同行認為尚未找到贏利模式不同,鄧永豪認為在目前的收費水準下,只要能做到相應的規模,小鳴就完全有可能實現贏利。


      單車的車輛成本只有400元,遠低于同行,加上實心輪胎,后期維護成本也相當較低。以每輛車每天騎行4次,每次收費0.5元計,理論上200天即可回收成本,回收成本周期還不到對手的三分之一。


      挖掘用戶背后的大數據價值達至城市的改變


      當然,既然是共享經濟,自然就離不開用戶和大數據。鄧永豪也認為未來更大的資源是用戶,實現2000萬投放目標,就意味著背后數以億計的用戶打造為一個新的生態入口。能帶來3億的App裝機量,把這背后數以億計的用戶打造為一個新的生態入口。


      當量變就達到質變,這個質的改變指的就是騎行環境的質量。共享單車的大量使用,最終迫使使政府做出行動,為自行車辟出道路。一些先進城市如新加坡和奧斯陸等,政府最終為自行車而縮窄了機動車道,正好回應了鄧永豪投入小鳴單車項目的意義:要把它做成一個可以改變全世界人出行的事業,但它首先并非是一時之興的融資燒錢產品,而是一項可持續盈利的事業。共享單車領域已經涌入十數家公司,未來整個市場將迎來激烈的正面競爭。正如鄧永豪所言,如何提升用戶體驗、降低運營成本,將成為年輕的共享單車企業之間的真正較量。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