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領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企業邁入中國鋰行業前列,他使一個簡陋的氯化鋰車間成長為中國鋰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他用持之以恒的技術創新,演繹了一個鋰行業的傳奇故事——
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總部設在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區。經過多年發展,該公司已成為我國鋰產品深加工行業的龍頭,金屬鋰銷量占全球市場的30%以上、國內市場的65%以上。2010年8月,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成為我國鋰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李良彬就是這家公司的掌門人。他曾是一家國有鋰廠的技術員,從最基層干起,走上了領導崗位。后來,他下海創辦了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一個設備簡陋的氯化鋰車間起步,開始了一場技術創新長跑,引領著國內鋰行業技術發展的方向。
全面創新轉型升級
2008年,贛鋒鋰業面臨著危機。當年,金屬鋰國際國內市場需求量急劇下降,日本、印度、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客戶紛紛調減了采購計劃,金屬鋰產品大量滯銷。危機面前,如何轉危為安?李良彬遇到了難題。
為擺脫困境,他在公司內部實施深層次變革,對公司經營模式進行全面創新,研發高端鋰產品,如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金屬鋰、電池級磷酸二氫鋰等產品,興建了年產200噸電池級金屬鋰和年產2000噸電池級碳酸鋰兩條生產線,當年就實現了量產。到2009年,公司的銷售收入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有了小幅提高。此后,李良彬又迅速推出了多種高端鋰產品,均得到了市場認可。
產品結構調整優化后,李良彬又將目光瞄準了企業內部結構和營銷結構的調整,逐步完成傳統工業化經營模式向工業化與信息化相融合模式的轉變,由家族企業管理模式向制度化、流程化的現代企業制度轉變,由傳統營銷、采購模式向電子商務模式轉變。通過流程再造,公司管理費用下降40%,庫存成本下降50%,產品生產成本下降15%,利潤增長20%,最終全面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苦練內功突破瓶頸
相比其他行業,全球鋰行業規模較小,贛鋒鋰業雖有了長足發展,但不可避免遭遇到行業天花板,在鋰行業內想要有更大的突破比較難,下一步該如何發展?
李良彬確立了“利用有限的鋰資源,為人類發展和進步創造綠色、清潔、健康生活”的企業戰略思想,努力打造全球鋰行業上下游一體化的國際一流企業。
在上游產業鏈方面,2013年,贛鋒鋰業與加拿大國際鋰業合作,收購其17.4%的股權;2014年,公司通過增資加拿大國際鋰業,獲得了愛爾蘭一家礦業公司51%的股權和阿根廷一家礦業公司80%的股權;2015年至2016年,完成收購澳大利亞一公司43.1%的股權,該公司在澳大利亞擁有鋰輝石礦山……由此,公司行業話語權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下游產業鏈方面,贛鋒鋰業抓住全球鋰電行業向中國轉移,綠色環保、綠色節能政策實施,以及中國新能源汽車得到大力推廣的契機,在2015年完成收購深圳美拜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進入鋰電行業。
李良彬圍繞“鋰”字做文章,一步一個腳印把鏈條打通,把產品做全,使企業穩步成長為上下游一體化的國際一流企業。
尋找出路創新為基
“民營企業要生存和發展,關鍵靠創新、根本靠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長遠發展之源。”這是李良彬多年來的經營要訣。
2015年,公司投入研發經費6172萬元,約占企業總銷售收入的4.6%。目前,贛鋒鋰業已經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掌握鹵水提鋰、礦石提鋰、回收鋰化合物提鋰技術的企業。此外,公司還攻克鋰云母提鋰世界性難題,建成全球首條氯化鈉壓浸法鋰云母提鋰生產線和全球最大的礦石提鋰產業化示范基地。
“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鋰基新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院士科研工作站”,這幾塊金光閃閃的牌匾,印證了公司持之以恒致力技術創新的發展足跡。正是科技創新,讓贛鋒鋰業嘗到了甜頭,實現了大發展。
世界鋰產業重心逐步向我國轉移,為我國鋰工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面對大好機遇,李良彬說,他打算將公司發展重點放在新能源汽車的鋰動力電池上。目前,公司已在廣東東莞建成一條全自動鋰聚合物電池生產線。
李良彬正引領他的公司,開始一場新的創新長跑。(彭小毛)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