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退出是逐步協商過程,而非一刀砍。在P2P興起之前,民間資本以及小貸公司也在給企業提供融資,即使一些P2P平臺退出。社會上也有許多資金提供融資服務,確保平穩過渡。
8月24日,由銀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網貸新規”。
“90%的平臺要被清洗出局”、“對中小企業將形成抽貸效應”、“P2P平臺要斷臂轉型”…… 各種解讀眾說紛紜。
一周喧囂過后,積木盒子CEO謝群在8月31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再次回頭仔細打量這部“最嚴網貸新規”。“限額后我們能看到的業務機會還是相當多。”他表示,積木盒子上的項目大多為20萬元以下的個人借款,超額項目將逐步推出,確保12個月后完全合規。
限額之下機會仍然很多
為什么個人限額20萬元,企業限額100萬元?
謝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其實與現行最高法對非法集資的司法解釋相銜接,體現了法律、法規的一致性,并使平臺業務有法可依。
2010年11月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謝群表示,《辦法》也充分考慮互聯網金融的特色,允許借款人在不超過5個平臺借貸,給予了一定靈活空間。
“限額之下,我們能看到的機會還是相當多。”謝群表示,結合美國、日本以及中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經驗,當人們初步富裕后,對消費信貸、小企業和小商戶的信貸需求都有質的飛躍。“把這塊兒市場吃透已經是很大業務規模了。”
例如資產合作方讀秒,在線下尋找有消費貸款和資金周轉需求的借款人,像干洗店、小餐館的老板等。“他們的平均融資需求在8萬元以下,2年等額本息還款,每月產生的現金流足以覆蓋還款需求。此外,用戶的電商消費需求如旅游、購物以及現金貸款等,淘寶等電商商家的資金周轉需求等都可以提供。目前平臺已經和攜程、去哪兒、樂視以及線下商場等用戶開展合作。”共同特點是金額都很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積木盒子官網上的方寸屋子借款額度在10萬元-500萬元之間,白駒租賃貸額度為2萬元-60萬元,部分借款超過限額。
對此,謝群表示,各家平臺將根據資產制定不同的退出計劃。上述項目正在向20萬額度內過渡,《辦法》出臺前僅放出一筆30萬元的租賃貸,但每個月等額本息還款到12個月后將降到20萬之內,其他的周轉貸期限在6個月內,在12個月內能確保所有項目額度都達標。截至8月24日,積木盒子大部分項目貸款已低于20萬元,單筆平均金額為3400元。
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8月底,單一主體不區分企業和個人在單一平臺待還本金超過100萬元的資金總額2800億元左右,占比近40%,不考慮提前還款和新增貸款量,沉淀資金在《辦法》出臺12個月過渡期后仍有1800億元左右的本金未償還。
市場有聲音擔憂,這些超額項目退出將對中小企業形成抽貸效應,不利于小微企業發展。謝群認為,項目退出是逐步協商過程,而非一刀砍。在P2P興起之前,民間資本以及小貸公司也在給企業提供融資,即使一些P2P平臺退出,社會上也有許多資金提供融資服務,確保平穩過渡。謝群表示,積木盒子平臺上的一些企業貸符合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政策要求,可以將這些債權對接給金融機構和民間資金。
信息中介如何保障投資安全
從十部委《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到《辦法》,都明確網貸機構為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要求“不得直接或變相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那投資者的權益如何保障?
謝群介紹,這是指平臺自身不能對項目進行擔保,但可以介紹或引入包括保險機構等正規第三方機構來做。
積木盒子引入了第三方擔保和催收公司組成穹頂計劃。穹頂計劃最初注資1億元,用于收購或代償逾期的債權,保證對投資者及時償付。積木盒子官網披露,9月1日共有456筆個人借款到期還本付息3036.30萬元,由于借款人資金周轉無法按時還本付息,穹頂計劃將于次日收購本期本金和利息。屆時穹頂背后的催收公司和擔保公司將負責清收,并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滯納金。
謝群同時強調,穹頂的資金不是無限量的,如果用于收購債權的資金用完就沒辦法再開展,但目前資金儲備還比較多。平臺運營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穹頂計劃儲備資金總計1.32億元。
《辦法》還要求不得將融資項目的期限進行拆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這種做法在網貸平臺中較為普遍。一業內人士介紹,企業借款普遍希望能在一年等較長時間,但當下投資人投資信心不足,更偏愛短期項目如3月期、6月期的產品,因此平臺為了提高撮合成功率就將企業1年期的借款需求拆分成較短期限項目。
謝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其實是增加了過橋資金風險。假設一筆1年期借款被拆分成12筆1月期的借款,每期借款都能順利募集到資金的成功率是95%,則12期均成功的概率近50%多。如果其中一期沒有募集順利,則平臺和企業都會有較大風險。
謝群表示,過去P2P平臺缺少部門監管,和傳統金融機構洽談時常被拒,“新規出臺使P2P平臺有了身份定位,便于與金融機構以及征信中心等對接”。
此外,作為行業代表在參與《辦法》征求意見時,謝群提出多家平臺有共鳴的一點:做小而散的業務,如果投標時每一筆需要用戶單獨確認的話效率過低且體驗差,建議經用戶授權,協助平臺預先自動投標再由用戶統一確認。這一做法最初不被允許,最終《辦法》中得到采納,需要用戶授權進行決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