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擔當 匠心光電所匠心之路


    來源:中國航空報   作者:劉博 李方亮    時間:2016-07-05





      創新擔當 匠心光電所匠心之路——記中航工業首席技能專家、中航工業光電所光裝組組長王鵬


      2015年,“80后”王鵬被聘為中航工業首席技能專家,這一年他正好35歲,也正是他在中航工業光電所裝調一線上工作17年整。如果說10年磨一劍,那么,17年鍛造出來的應該是一種堅守與匠心。如今的他已榮譽滿滿,依然堅持著當年入行時的夢想,但依然堅守在光電所裝調一線,不忘初心,追求著航空人心目中的匠心與極致。


      成長于航空人家庭的王鵬,從小就受到了父母愛航空的熏陶。18歲進入光電所裝調一線時,他還是個稚嫩的小伙子,學歷不高,基礎也很薄弱。怎么辦?勤能補拙,笨鳥先飛!光是相關專業書籍他就買了好幾十本,利用一切時間給自己充電,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快速成長,硬是自學成了一個“專家”,不僅本專業光機裝調方面的知識他能講得頭頭是道,就是電學方面的知識也都通曉。那時,裝調線上的老師傅們都喜歡這個年輕小伙兒,很樂意給他傳授經驗,而他則像海綿一樣吸收著老一輩的經驗與技能。


      “在行業里干了18年,什么活都干。勤思考,不盲從,經過各種急件、難件的磨煉,自個兒技能就慢慢提高了。”正是不挑活兒的他,自行研制專用工裝達100余種、工具20余種,有效解決了平視顯示器視差超差、畫面漂移、非密封光學腔體低溫試驗凝結水蒸氣等多種裝配難題,先后擁有多項普通專利和國防專利,并有多篇專業技術文章發表在核心期刊上。


      2015年,某型平視顯示器交付任務艱巨,平均月交付量達到了正常月交付量的3倍以上,但在交付振動及高低溫試驗中卻頻繁出現光學零件炸裂故障,一度使交付任務陷入僵局,形勢極為嚴峻。認真分析產品結構特點后,王鵬迅速與其他技能專家、工藝人員、設計人員一起成立專項攻關小組,經過逐層分析和屢次摸底后,結合自己長期平顯裝配經驗,他果斷提出了產品部分結構設計和工藝的改進措施,并及時改進裝配工藝,連夜完成了試驗件的裝配。最終,王鵬與攻關組一起改進的方案和創新設計的專用調校工裝完全滿足了產品裝配的嚴苛要求,一舉解決了頻繁出現的難題,實現了產品的穩定生產。而這一改進的工裝在所內一經推廣,就為單位創下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不要覺得自己的行當沒有技術含量,任何行當只要用心做精做細,都有文章。”幾十年堅持做精做細,對卓越與極致的追求或許早已成為王鵬堅守的匠心,也讓他練就了很多讓人稱奇的絕技,如“全息組合鏡灌封”、“徒手感知墊片厚度”、“平顯組合玻璃調平”等。其中,“徒手感知墊片厚度”的絕技更是讓人驚嘆不已,他能快速準確地分辨出0.05毫米的細微差別。而這項絕技也讓他在某次軍事演習保障中著實秀了一把。當時某型機在起飛前的機務準備過程中,平顯系統突發故障。此時距演習正式開始已不足3小時,如不能及時排除故障,將可能導致演習中我方飛機某些功能無法正常運行。當此緊要關頭,王鵬背著工具箱爬上了飛機,憑借多年來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裝調經驗,他準確將故障定位在CRT部件上,在配合機務人員拆下該部件推入現場維修間后,他發揮了自己多年形成的徒手感知技能,僅用雙手感知就快速將故障件視差精度調試完成,及時高效地解決了故障,令在場的人松了一口氣,獲得軍方人員連聲贊揚。當時大家都有一種感覺:這就是裝調技能大師的范兒了。


      匠心之路,技近乎道。在年輕的王鵬看來,18年的技能求索之路就是一條追求夢想與卓越之路。他堅守著、磨煉著、挑戰著,無論是艱難的摸索,失敗的沮喪,還是成功的喜悅,都慢慢地融化于裝調線上,綻放出一朵朵奉獻航空的匠心之花。(本報通訊員 劉博 李方亮)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