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海嘉里孫志剛:期待中國由水稻種植大國變成加工強國


    來源:新華網   作者:肖進安 歐陽小潔    時間:2016-05-20






    益海嘉里集團米業事業部總監孫志剛


      新華網武漢5月19日電(肖進安 歐陽小潔)由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黑龍江省糧食局主辦,益海嘉里協辦的金龍魚大米五常生態基地開耕儀式5月10日盛大舉行。為什么要舉辦開耕儀式,金龍魚建立大米生態基地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金龍魚原香稻品質比肩世界優質大米背后有什么故事?就這些話題,益海嘉里集團米業事業部總監孫志剛在儀式結束后接受了新華網的獨家專訪。


      大米生態基地一年內從8個增加到29個得益于多方共贏模式


      新華網:您剛才在儀式上說,在香味方面、口感方面,金龍魚原香稻不輸日本大米和泰國香米,可以比肩世界優質大米,我們對它背后的故事非常感興趣。首先我們想問一下您,咱們這個大米基地去年只有八個,今年飛躍發展,一下子到了二十九個,這么快的發展,金龍魚在選點布局上有什么標準,怎么以前那么少,現在一下子這么多?


      孫志剛:我們以前剛開始做的時候單個工廠加工能力是千噸級的。之所以發展的速度這么快,復制得這么快,得益于這種模式是一種多方共贏的模式。如果說是企業不得利,農戶不得利,這種模式不可能復制這么快的。


      比如我們在黑龍江這塊,我一直說我們金龍魚大米的品牌訴求是“選好米,有稻理”。如果你沒有好的水稻,你很難產出好的大米。好的水稻,你必須注重品種的選育。比如我們和當地的種業研發機構或是育種專家合作,以確保品種選擇的專業性。再有就是,還要在市場上做消費者測試,那些消費者評分評價比較高的,我們就拿這些品種去當地種。而且不同的區域,它有不同的土壤適合不同的品種。你比方說,這個品種到其他區域就種不了,產量低。因為有專業的機構幫我們去做,產量基本不受影響。他們幫我們找到一個最高的性價比,保證大米的口感和質量大幅度提高,市場也接受和認可。


      由于市場接受和認可,我賣出去有利潤之后,我才能給我的前端、我的供應商,給他高的利潤,做到優質優價。如果做不到優質優價,達不到多方共贏,這種模式就很難擴展的這么快。


      我們和很多研發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對品種的改良、提純做長期的合作。比如稻花香種子發明創始人田永太,我們多年來一直在跟他合作,保證水稻品種首先是好的品種,質量有保證。為什么說是多方共贏呢?第一他是育種專家,種子我們可以幫助他推廣。以前他有好的品種,但他量上不來,我們幫他推廣,今年一萬畝,明年可能就是三萬畝、五萬畝,一個新品種很快就能起來。育種單位也愿意和我們去合作,現在我們在吉林也在探討。還有農資合作社,就是專業的農資提供商,向農戶提供生產資料和化肥,我們也在探討合作,把它拉進來。


      在金融方面的合作,我們也在探討。農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地種多了,他需要貸款。因為規模大,資金占用也大。所以簽訂訂單農業合作協議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前給它做這種融資和貸款。到收購的時候,它就用它的水稻收入還我這個貸款就可以了。所以這又形成了一個閉環,通過資金流動循環,形成一種多方共贏的模式。


      生態基地向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方面發展


      新華網:你們在生態基地建設方面還做了哪些工作,除了金融服務外,為農戶還提供了什么服務?


      孫志剛:今年我們已經開始軟件和硬件的投入,除了水土檔案外,農戶檔案、土地檔案,都計入檔案,建立體系。建立體系之后,向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這方面發展。


      比如施肥是精準的。這個區域的土壤,它鉀的含量高,施肥的時候就可以少施相應的鉀肥,可以去配其他的肥料或化肥。通過精準,農戶最后的種植成本降低了。同時,原先你是一家一戶,它的種植效率就低。現在建立農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它的專業性提高了,田間管理更加科學規范。專業效率提高、提升之后,成本也會降低。這是一種多方共贏的這個局面。


      我們現在還和當地的農業專家進行合作。不管是洋專家,還是土專家,只要你了解這個區域,我們就聘他做這個顧問。由他們進行現場指導,這樣效率提升了,成本降低了,質量提高了,企業也得利了。


      五常的訂單沒有一例違約記錄


      新華網:咱們這個開耕儀式和簽約儀式是在五常舉辦,是不是第一個,為什么會選擇五常?


      孫志剛:五常不是第一個,我們在方正、密山、佳木斯都有,和當地的農民、合作社都有這種簽約儀式。我們希望通過宣傳,讓大家都認可我們這種模式,以便我們以后做推廣的時候,復制的效果更快一些。


      新華網:說明五常這種模式相對比較成熟,比較成功?


      孫志剛:對。真的和假的五常稻花香大米,價格差距很大,成本要差一倍都不止。這個地方更需要專業化,專業種植、專業收購、專業加工、專業銷售,所以我們就選擇了五常。而且我們在這塊基礎也比較好。


      我們2010年的時候開始在做訂單農業,到現在也沒有違約的,沒有任何的違約記錄。以前我們跟很多的單戶農戶簽單,單戶單戶簽。當時合作社很少,也就這兩年,才有這種專業性的合作社。


      新華網:現在五常這個基地的咱們這個訂單量怎么樣?


      孫志剛:我們今年做了八萬畝,主要和合作社簽的。在五常,真正稻花香品種的水稻大概是六、七十萬噸。我們收購量大約占十分之一,做稻花香大米,但十分之一在這個地方已經是很大的了。我們應該是五常單體量做這個最大的企業了。我們在這兒除了訂單這塊還有一部分是自己收購的,量我們應該是最大的。


      金龍魚大米產業鏈模式潛力巨大


      新華網:“金龍魚大米產業鏈創新技術”于2009年榮獲了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從大米產業鏈這個角度看,目前在米業這一塊,原米和這種延伸加工的產品,哪種對公司的利潤貢獻更大些?


      孫志剛:從目前看還是我們的米糠。在中國,一噸大米大概有百分之十是米糠,以前全部做飼料用,或者基本就浪費了。現在通過我們的這個技術,米糠的這個身價升高的非常快。現在我們的這個技術應該說是世界領先的。原先日本做的好一些,現在我們應該超過它了。通過米糠油,金龍魚稻米成本降低了。


      中國本身就缺油,我們算過這個賬,如果現在全國水稻產量按照兩億噸計算的話,百分之十的糠,如果都像我們這樣加工利用,那么就有兩千萬噸米糠。兩千萬噸米糠就相當于兩千萬噸大豆,整個黑龍江一年才產幾百萬噸大豆。所以這塊我感覺潛力應該還是很大的。


      新華網:金龍魚大米產業鏈模式目前只是在東北推行,還是在全國推行?


      孫志剛:在全國,我們大米產業的標準配置是大米加工、米糠榨油、稻殼發電。其它副產品需要富集處理,比如說,現在這個白炭黑和稻殼灰的處理,因為單體米廠的產出量小,我們慢慢就在集中處理。像這個稻米油的深加工,包括谷維素、米糠和米糠脂這塊,都集中在一個地方。我們在全國有很多點,要把它集中起來。


      金龍魚大米產業鏈模式在很多方面應該是比較成熟的,一個是稻殼發電,還有米糠榨油,稻米油的精煉,米糠蠟的制取,還有米粞粉在食物里邊的應用等等,都比較成熟。


      人們對高端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金龍魚一直在做高端


      新華網:益海嘉里的大米品牌,高端的有金龍魚系列,其他還有香滿園,金元寶。您覺得目前市場上最需要什么樣的大米,你們在大米市場上是一種什么戰略?


      孫志剛:現在人民生活水平質量提升后,它對這個高端食品的需求是很大的。消費者對品牌質量有需求,但是很多企業還是停留在原先那種模式上,它不是把這個品牌質量放在第一位,而是想著怎么樣去降低產品成本,這樣的話,你的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的話,消費者會產生信任缺失。實際上,如果真有好的企業,提供好的產品,消費者愿意花錢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我認為高端食品的需求量是非常非常大的。


      新華網:是不是這個高端的產品也是金龍魚今后的方向?


      孫志剛:做高端產品是我們的優勢,但中低端產品我們也充分供應。我們是充分市場化的企業,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新華網:在五常,您剛才講到沒有一例違約訂單。你們怎么做到讓農民愿意賣給你不賣別人?


      孫志剛:我剛才講了,做訂單必須是個多贏的買賣。價格是由市場說了算,我們和農業合作社簽訂的訂單價格實際上是個保底價,收購時市場價格低于訂單價格,我們仍按訂單價格收;反過來,收購時如果行情高于訂單價格,你就漲到農民接受的價格收就行了。反正我就是隨行就市、比市場價格貴,認頭“吃虧”我也要保證把訂單的量收夠、收足。時間長了農戶對我們的忠誠度還是比較高的。大家對我們這種模式也比較認可,推進起來也比較容易。


      希望中國由水稻種植大國真正變成水稻生產加工強國


      新華網:您做米業這塊有多長時間了?


      孫志剛:三年。


      新華網:從事這個行業,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孫志剛:全世界水稻七億噸的產量,中國占了兩億多噸,中國是水稻生產大國。中國在糧油行業這里面,包括玉米、小麥、大豆等,唯一能與和世界級糧商相抗衡的,只有在水稻這個方面。中國又成規模,又是天然種植,又有市場,又是產量大國,在這塊,我們這個企業一定能走到前列。我們這個企業在米業經營的過程當中很困難,我們集團在這個版塊一直是不賺錢。


      新華網:不賺錢?


      孫志剛:對,到現在也基本是能夠打平。因為我們前期的投入太大了,研發的投入,市場營銷這種投入都很大,現在還不怎么賺錢。


      但是我們還一直堅持做,我們認為這件事如果做成功了,它就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我們抱著一種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去做這個事情。我以前不是做這個行業的,我是在我們集團其他版塊做,那個版塊很賺錢,你每天很舒服。但是到這個地方后,每天不賺錢,每天還有新的事,很辛苦。但是這個對我們最大的鼓舞就是我認為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做成功之后能夠把我們中國水稻生產由水稻種植大國真正變成水稻生產加工強國。而且我們這個可以復制,復制到其他地方去,比如到東南亞、泰國、越南和其它地方,我們都可以去做。


      所以,我覺得做米業這塊不是說虧多少錢、賺多少錢的事情,而是從企業的社會效益、從業操守方面,不管是對我們企業來講,還是對我個人來講,都很重要。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我們中國真正由水稻種植大國變成水稻生產加工強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