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是四年前孫伊萍走馬上任蒙牛乳業總裁之時定下的基調,時至今日,孫伊萍認為,變革仍在進行,轉型依然在路上。與四年前不同的是,如今蒙牛的變革已經漸入佳境。
變通
孫伊萍向《中國企業家》回憶起初任總裁時的壓力:“我剛來蒙牛不久,實際上對蒙牛的問題就看清楚了,但是改變這些問題需要時間,不能太快推進。”她是食品專業科班出身,不僅擁有國企的背景,還在跨國公司有著深厚的積淀,了解消費品行業的規則,對于西方的一整套科學管理熟稔于心。即便如此,她也沒有貿然行動。
這與孫伊萍的女性身份不無關系。與男性企業家相比,她心思更為細膩:“民營企業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這種方式的慣性很強,自己身為空降兵,想用全新的方式去做,是很困難的。”不過,用科學化的管理方式去一點點改變蒙牛,孫伊萍一直未改初心,但在方式上選擇了變通。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建蒙牛內部的管理系統,曾經在可口可樂工作14年的孫伊萍對此非常在意。蒙牛是一家靠創業精神打拼出來的企業,在系統管理上略有不足,孫的觀點是,只有植入科學的管理系統,才能讓公司的未來更加健康。
2012年,孫伊萍開始“顛覆”蒙牛原有的管理體系。她告訴《中國企業家》,原來安裝ERP系統,很有可能哪一個模塊便宜就購買哪一塊。但是孫伊萍決定上SAP的系統。要知道,雖然很多企業都在使用這個系統,但多數為IT類企業,國內乳品行業中蒙牛是頭一家。孫認為,這不是簡單的更換一個軟件,而是用一個完整的價值鏈的概念去打通所有的管理模塊,讓決策流程更為科學有效。最終,歷時18個月,蒙牛完成了ERP系統和CRM系統的切換,涵蓋了蒙牛的31個基地、56家工廠、幾千個經銷商。
除此之外,蒙牛還將所有的監測數據全部連接起來。具體說來,原來每個設備逐一對應一個檢測數據,比如要測蛋白,就買蛋白儀器,要測脂肪,就買脂肪儀器,然后各自將數據手寫抄完匯報,再進行匯總。孫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的設備數據進行連接,產品的每個數據都是能在系統中觀察到的,這樣就完成了從以個人結果為導向到以系統和價值鏈為導向的轉變。
如果說,對蒙牛內部的梳理,讓公眾覺得過于陌生,那孫伊萍上任之后,重新確立的蒙牛的外部形象,則讓外界的感受更為直觀。2012年,蒙牛品牌新形象更換為“只為點滴幸福”,替換了使用多年的“好品質、綠生活”。在外界看來,“點滴”是對于生活品質的逐漸滲透過程,同時也是孫伊萍主導的蒙牛變革的外在體現。原商務部副部長龍永圖的評價是,蒙牛正力圖重塑自己的形象,看得出來,蒙牛想要展現出對消費者的尊重和責任、對問題的勇于面對和擔當,這個方向無疑是正確的。
并購
與此同時,孫伊萍還在為蒙牛開疆拓土。2012年6月,蒙牛與丹麥ArlaFoods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引入前端奶源管理與生產質量控制體系;2013年4月,蒙牛與新西蘭安碩AsureQuality簽署戰略協議,后者幫助蒙牛在國際率先引進牧場國際食品安全質量保障體系;2013年5月,中糧與達能成立合資公司,未來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將與蒙牛酸奶業務合并成立合資公司;同年6月,蒙牛斥資124億港元收購了雅士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孫伊萍解釋說,這一系列看似繁多的國際并購,有整套的內在邏輯蘊含其中。“2012年,我們與丹麥ArlaFoods合作的時候,是大家對于奶源的質疑聲最大的時候,而他們擁有很好的牧場管理技術,這種合作方式可以提高蒙牛在上游的管理水平;與達能合作,則是因為看到了未來低溫奶的趨勢,達能是全球酸奶第一的企業。我們必須找到最強的。”
而在國際化的過程當中,蒙牛的速度也給孫伊萍很多驚喜。她曾在很多場合表示過自己對蒙牛從不太接受到喜歡的心理過程。民營企業對于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和蒙牛人的淳樸,一直讓她贊不絕口。
可以說,經過這幾年的蝶變,蒙牛已經開始變得更“萌”、更為柔和,改變了原有蒙牛粗獷的形象。孫伊萍認為,自己是一個外柔內剛的人。作為消費品公司,需要給公眾以溫暖感,所以需要有柔和的外部形象,但是內心需要有激情,去保持自己的領導地位,這些內核不會改變。
改造一家創始人文化非常強勢的公司并非易事,而孫伊萍利用女性的柔性,借助系統、國際化等外力,讓蒙牛完成了一次蛻變。
孫伊萍信奉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坦森的管理理論,與克里斯坦森觀察組織提出的“資源、系統、價值觀”的視角相近,孫伊萍提出蒙牛組織變革的核心就是“人、系統、文化”。在團隊與系統的構建完成后,文化的變革也就水到渠成了。
挑戰
但眼下也不是沒有挑戰。3月23日,蒙牛乳業在香港發布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去年蒙牛實現銷售額490.265億元,同比下降2%;凈利潤23.67億元,同比微升0.7%。
對此,孫伊萍認為,關鍵要看蒙牛的長遠發展,這也是她作為CEO面臨的挑戰。變革當中一定存在陣痛,沒有實現快速增長,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也意味著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這也是蒙牛繼續推動變革的內在原因。“前三年,我們最注重的是與外界消費者的溝通,現在消費者感受到了我們的變化,這很重要。”
而對于大股東中糧集團出現的人事變動,孫伊萍認為并不影響蒙牛,反而“非常正面”:“第一,中糧非常支持蒙牛;第二,中糧非常尊重蒙牛國際化自理的股東架構。中糧希望能在食品方面有所發展,在資源上對蒙牛還會繼續支持。”
如今,蒙牛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戰略——數字化。孫伊萍給員工寫了一封名為《擁抱微時代》的信,強調內部管理要數字化。同時,與外部消費者的溝通也要數字化,用大數據去轉換產品。蒙牛的嗨Milk的創新產品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產品邀請羽泉做代言人,把羽泉的粉絲跟蒙牛大數據庫連接起來,通過粉絲來定制產品,消費者可以通過360度視頻看到這個產品的所有信息。在營銷方面,蒙牛將繼續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娛樂文化相結合。孫伊萍介紹,經過18個月的PK,蒙牛成為即將開園的上海迪士尼的國內唯一乳制品提供商。同時,蒙牛還將開展與環球影城和好萊塢的合作。
熟悉孫伊萍的人表示,在蒙牛的四年,讓她的底氣增強了不少。她曾坦言,對蒙牛來說,保持內在的動力和沖勁是最重要的,她希望在2020年,把蒙牛打造成一個最具中國活力的國際化公司。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