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兩會中,醫療改革、互聯網+醫療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醫療衛生改革2016年的工作部署提出了14項建議;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表示,接下來醫改重點將在全國推廣互聯網醫療和團隊醫療,利用“互聯網+”,增加公眾向醫生咨詢的渠道。在政策的東風下,互聯網+醫療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其中基礎的在線問診功能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3月23日,《互聯網+醫療:重構醫療生態》新書分享會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昊海樓舉辦。
《互聯網+醫療:重構醫療生態》一書是由互聯網醫療中國會策劃、中信出版集團出版。該書構建了全新醫療時代發展藍圖,解析了數字醫療現狀與趨勢,是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與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權威解讀。
作為該書主要作者之一,聞康集團尋醫問藥網戰略發展事業部總經理姜天驕,就在線問診的定位和未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雖然在線問診是互聯網醫療領域里爭議最大、沖突最大的一個版塊。但在線問診是否成功,是衡量互聯網醫療整個行業能否得到真正發展的重要標志。
針對在線問診的服務本質,姜天驕認為,互聯網領域目前比較成功的分享經濟代表是滴滴或大眾點評模式,滴滴是連接了司機和乘客,大眾點評、美團連接了商戶和消費者。而互聯網醫療尤其是在線問診是否也要做這樣一個信息連接者呢?他認為,在線問診想做的事情更多。相比信息的連接,在線問診最大的突破是要把一部分醫療服務本身放在線上完成。
但在線問診目前遇到了一些問題和挑戰。在線問診之所以沒有辦法順利發展,主要原因是不夠權威和缺乏信任。在線問診給人不夠權威的印象,有一個很現實的背景,就是大多數在線問診服務都是免費的。但事實上,提供在線問診服務的資源是稀缺的,邊際成本并不為零,每一次在線問診服務都意味著多一次勞動付出,但面對用戶這項服務又是免費的,所以帶來很大的矛盾。因此,要構建權威、可信任的在線問診平臺,姜天驕認為,收費是必經之路。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線問診想要突破自身,服務需要更加專業化,也就是更加醫療化。雖然這是個很難的目標,但可以分階段實現。就像AlphaGo打敗圍棋世界冠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不斷迭代分階段實現的。對于在線問診來說,可以首先在某一病種上實現在線問診,再逐漸按疾病難度來把問診服務搬到線上。
最后,姜天驕表示,互聯網醫療模式非常多,但如果在線問診的模式還沒有成功,那么互聯網醫療的征途只是剛剛啟程,還遠遠沒有達到行業發展的高度。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