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夏保險董事長李飛:2016年壽險將持續向好


    來源:金融時報   時間:2016-02-03





      編者按2015年,壽險業保費收入1.6萬億元,同比增長25%。這樣的成績放在任何一個行業都值得為之振奮。


      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深,我國壽險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持續高增長,是市場各方對于壽險業未來發展的一致看法。


      為此,本報特別邀請華夏保險董事長李飛,預測“十三五”開局之年壽險業發展之趨勢,以饗讀者。


      2015年,我國保險業經營創歷史最好水平,在宏觀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呈現一枝獨秀態勢。進入“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家已經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但是經濟下行趨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宏觀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陣痛期。不過,在加快供給側改革的利好推動下,2016年壽險業將繼續延續快速增長的高景氣態勢。


      需求與供給保障行業持續景氣化


      推動壽險業務增長的有利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從需求端看,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居民保險潛在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如2015年落地的健康險稅收優惠政策、2016年推出的居民統一醫保政策以及即將推出的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等。


      與此同時,在2015年5次降息的基礎上,專家預測,2016年將進一步降準降息,壽險產品的競爭力和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另外,受近半年來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P2P公司跑路現象、信托和基金等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等負面因素的影響,居民對保本收益型保險的認可度進一步增強。


      從供給端看,保險公司做大做強的動力旺盛。一方面,營銷能力大幅度增強。在取消持證要求后,2015年個險營銷員數量同比增長50%左右,在宏觀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保險業吸納的就業人口數量有望持續增長。從銀保渠道看,隨著銀行經營模式的轉型,對中間業務增收需求、對居民多樣化資產配置需求繼續增長。另一方面,經營活力增強。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壽險產品費率市場化改革收官,極大地激發和增強了壽險公司經營活力,新產品層出不窮,不斷貼近百姓需求,與海外壽險產品的差距縮小。


      市場化改革加速經營戰略差異化


      伴隨著2012年開啟的保險業市場化改革,壽險公司經營戰略和發展模式不斷分化,2016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這一特征將不斷強化。


      從大型公司尤其是上市壽險公司看,維持、提升公司股價和估值水平是第一要務,穩健經營為首要選擇,業務發展上的價值訴求和效益訴求成為核心發展動力。這些大型險企將繼續采用傳統的業務發展模式和相對保守的投資策略,在業務發展上更加聚焦價值業務,并通常采用“雙聚焦”策略,即繼續加大個險渠道投入,大力發展個險尤其是期交業務,在收縮銀保躉交規模的同時提升期交高價值業務占比,長期期交業務成為大型險企的業務發展核心和優先方向。


      包括華夏保險在內的部分中小公司,經過前幾年的快速擴張,業務規模取得重要突破后,初步完成了“原始積累”任務,未來將會主動調整經營策略,轉向實現大而強的發展目標,即在業務規模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前提下,重點加大期交業務包括個險、銀保期交、中介、電商期交等、效益型短險等高價值業務的發展力度,不斷提升價值業務規模和占比,持續優化業務結構。以償二代實施為約束,強化資產負債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部分股東實力強、投資能力強的中小型壽險公司,未來一段時間內有可能繼續采取投資驅動模式,高舉高打,業務規模和資產規模成為發展的核心指標,銀保渠道、電商渠道等躉交業務繼續成為其主戰場,盡快實現彎道超車。


      其他中小型壽險公司或將繼續延續現有經營策略,或堅持傳統的價值業務發展模式以外資為主,或堅持規模與價值平衡發展的模式。


      產業鏈融合實現跨界經營常態化


      2016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銀行、證券、基金等非保險類金融企業納入保險公司的旗下,資本市場的“舉牌”也將成為常態。


      隨著保險業資產規模和投資能力的提升,投資渠道的放寬,參股、控股其他金融行業,實現跨界經營將是大勢所趨。可以說,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這不僅是保險業自身發展規律的要求,實現行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要,更是保險“新國十條”賦予當代中國保險業的歷史使命。


      未來,壽險業參與健康養老產業鏈整合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投資范圍和領域拓寬、投資規模增加,與壽險主業的互動關系增強,或許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在健康養老全產業鏈條中都可以找到保險公司的身影。


      健康養老產業是全球未來的新興產業,市場空間巨大,更為關鍵的是,壽險業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居于核心位置,向上游和下游延伸的領域非常廣闊。參與產業鏈的整合,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壽險業獨特的業務優勢和資金優勢,也將更好發揮保險業在國家社會經濟戰略布局中的功能與作用,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近兩年來,部分險企已經在健康養老產業鏈整合中進行了初步探索,如投資建設養老地產,發起健康醫療產業基金,投資參股控股醫院、醫療服務機構、醫藥及設備研發等。


      科技滲入轉型升級全面互聯化


      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技正在日益滲透到傳統壽險行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助推保險企業從產品開發、客戶獲取、銷售模式、運營服務等方面提升經營效率,改善客戶體驗,實現行業升級和現代化。


      事實上,互聯網保險不僅僅是一個創新的營銷渠道,而是以客戶經營為核心,借助大數據、搜索引擎、云計算、移動互聯和物聯網等互聯網技術對傳統保險業進行的革新、升級和改造,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保險重塑和流程再造。


      2016年,互聯網保險將在以下領域不斷強化,一是業務流程和經營模式的信息化和電子化。E行銷、E服務、E辦公漸成趨勢,越來越多的營銷人員、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采用無紙化辦公,辦理保全、理賠等客戶服務,運營實現全天候、多手段服務,不僅極大地縮短業務流程,改善工作效率,也將有效提升客戶的體驗度和黏合度。二是大數據在客戶分析、精準營銷、產品開發中的作用不斷強化。保險公司積累的大量客戶資源將被有效激活,營銷成本降低,產品定價模型或將發生變化。三是保險生態圈建設進一步推進。營銷人員擁抱移動互聯,保險公司搭建O2O生態圈,成為壽險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


      經驗累積推動行業發展創新化


      推動壽險業創新發展,不僅是監管部門經常強調和推動的一項工作,更是市場主體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基本選擇。近年來,壽險業創新發展潮流涌動,經驗不斷豐富。


      進入2016年,壽險業創新發展將會邁上新臺階。首先,逐步接手基本醫保的經辦工作。保險公司接手全國大病醫保經辦業務后,經營效率明顯提升,客戶保障水平大幅度改善,對改善行業和政府形象、增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保險公司接手基本醫療經辦業務,將進一步發揮保險業在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作用,同時,還將大幅度提升行業在社會發展中的話語權和全社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能力。其次,營銷模式多樣化。我們預計,2016年將出現更多的相互壽險公司組織、互聯網保險/代理公司、專業銷售代理公司、EA門店、專業健康險和養老險公司等新型市場主體,這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市場結構,同時還可豐富現有營銷模式,進一步促進行業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轉變,回歸保險的本源。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