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二字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經方》,其云:“以熱益熱,以寒增寒,不見于外,是所獨失也。”故諺云:“有病不治,常得中醫。”2015年12月10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獎,緊接其后,“看中醫“創始人羅峰宣布獲得5000萬A輪融資,完成了本年度移動醫療中醫領域中最大的一筆融資。
一面是中醫藥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一次難得的復興,一面是人們對中醫藥科學性的激烈爭論;一面是創立初資本涌動的熱潮,一面是創立后幾個月市場嚴寒的苦熬。創業者羅峰在這半年中卻并沒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樣焦灼過。
養老院里聊出的idea
出生于1980年的羅峰在朋友眼中無疑是個愛折騰的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EMBA,同時修有北中醫的第二學位;中醫世家、段氏療法傳人,但職業履歷表涵蓋游戲公司、投資機構、媒體甚至政府單位。
羅峰的第一次創業早在2005年,當他看到Groupon時就前衛的想要去做一個電子雜志、數據分析、團購相結合的創業項目。“我比較要強,而且總想創業,可能事業上比較愛折騰。”羅峰說。
在創辦“看中醫”項目前,羅峰一直在做一個與養老相關的NGO組織,比如跟中國郵政合作《給父母寫一封家書》活動、配合全國老齡辦做一些養老的經營社區的事情,但是最后還是敗在了養老產業本身購買力弱、現實情況復雜、資本回收速度慢等諸多問題上。
于是羅峰與他的團隊成員挨個去給曾經許下承諾的老人們道歉,最后去到了一個養老院,
“說起來這事兒,老爺爺老奶奶說嗨這種事兒很難的。他說你給我捏捏背挺舒服的,你們講的那些事兒我都不懂,你幫我號個脈捏一捏我就覺得挺好的,然后我一下子就觸動很大。”羅峰告訴我們,“我覺得少說那些沒用的,當時想來想去,那干嘛不從最簡單的開始做呢。”
2015年7月22日,羅峰的“看中醫”微信公眾號入口上線,這是一個中醫上門服務的平臺,提供名醫直接上門坐診、治療、開放抓藥的服務。
那個月,正是資本市場最火熱的時候——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終端顯示,VC/PE投資市場披露案例總數為250起,投資總規模達106.20億美元,其中互聯網行業位居榜首,投資金額規模為54.63億美元。
別人風景里的那只豬
“看中醫”標準化的出診內容包括傳統的"望聞問切"診法、物理調理以及對癥開方。現在的“看中醫”產品已經包括獨立的App、微信服務平臺等。用戶預約中醫上門服務之前,首先需要在看中醫平臺上進行簡短的體質測試,之后系統會自動生成體質報告。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狀況可以選擇項目,除個人之外,用戶還可以選擇團體診療。另外,“看中醫”還可以LBS定位查看附近的中醫,或者根據條件來篩選合適的中醫上門服務。
“實際上我就是做最簡單的事兒,讓醫生能夠找到病人,病人能找到醫生。它的核心還是在醫療的傳統性上,而不是說我們真的多聰明,發現了互聯網的一個機會,找到了風口。我們哪有那么大本事啊,我們就是按照我們線下的這一套東西來的。只是一不小心正好后臺的風景換了,我恰好成為別人風景里的那個豬了。”羅峰笑著說。
羅峰覺得自己這么多年來一直是個PM產品經理,而且是一個會寫代碼,會畫UI,自帶銷售屬性的PM。在產品研發的時間里,他一邊抓頁面的改動,另一邊則在招募醫生。現在,“看中醫”已經簽約近400名中醫,其中七成來自三甲醫院公司會讓門診中醫1對1嚴格對醫生資質、音容樣貌、溝通表達能力進行考核,還會具體體驗整個流程,也會給每位中醫一些相應建議。因為公司自有線下門診,擁有處方權,所以會根據患者病癥在線下開藥,制藥,再送到患者手中,實現醫藥結合的效果。目前所有藥全部來自同仁堂。
運營期間北京地區注冊用戶超過20萬,日均200單以上,用戶復夠率高達75%,累積完成一萬五千次訂單同類型訂單價超過線下定價。
接下來羅峰想要做出現象級的東西來,“我不想停在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可以叫醫生上門的產品,而是有一個覆蓋面,比如北京現在霧霾天、辦公室病,這些現象會不會是我的一個發展方向,我想做一個社會化、能夠進入日常老百姓生活視野的私有化的東西。”
與資本共舞的老大夫
2015年6月,“看中醫”獲得了天使投資人劉嵩800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10月,互聯網創投領域突遇寒流,尤其O2O創業草木皆兵,“看中醫”卻在一片冷眼中開始嘗試A輪融資,羅峰并不是太擔心:“中醫不像傳統互聯網創業,它有它的門道和規矩,而且最關鍵它輸出的是事關生死的治療,當然我們沒那么恐怖,但是起碼治療是一個重service的東西。”
如今,資本市場用數字回饋了羅峰幾個月來的堅持,2015年12月17日“看中醫”舉行發布會,宣布獲得5000萬元A輪融資,中路資本領投,聯基金跟投,以太擔任本次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這是中醫領域創業最大融資,而他們唯一的慶祝方式是把發布會當天茶歇的蛋糕一掃而光。
“畢竟還要保留創業團隊的能量吧,”羅峰說,“首先壓力只會越來越大,中醫這個行當我們看到了希望和機會,而且已經在這條路上,并且我們覺得暫時我們是領航的,所以每一個人的壓力都很大。A輪溝通下來,我覺得每個人好像比之前的能量還大了一些。”
“看中醫擁有一個執行力非常強的團隊。”以太投資經理楊雪斌表示,“以太第一次接觸他們是在8月份,幾個月之內,我們驚喜地發現看中醫的數據翻了幾番;而羅峰對于中醫行業的理解,以及在互聯網行業多年的從業經歷,也使他獲得了多家投資人的認可。”
對于如何與投資人的溝通,羅峰笑了笑說:“我大學的時候進修過舞臺劇,”但他隨即非常認真的表示:“最關鍵你知道我是一位大夫,大夫首先非常了解自己的能量,而且也了解病人的需求,最關鍵一點是我能治好他。我覺得我的溝通就像中醫的老大夫似的不卑不亢,有所為有所不為。我說完他會對中醫這個行業有更多的了解。我們不是靠腦洞,也不是從眾,我們只是順理成章的把一些道理說在那兒,但是這個道理你不是中醫圈里的人你會看不到。當你看到了,你也做不到,因為它還有更多的技術壁壘,所以讓他們覺得很踏實。”
不再是“吹牛”的夢想
拿完A輪投資后羅峰并沒有如很多人想象的一樣開始頻繁外出應酬,“我們就是一幫大夫,大夫不能說拿一點錢多點病人就牛了,你跟原來是一樣。”為了讓更多人更了解這個項目,羅峰依然在不停的改進產品,甚至每當心煩意亂時,羅峰選擇的消遣方式依舊是改產品。
“這個項目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為什么沒人看到呢,也許就是我們把它在產品層面埋的太深了,那我們就給它挖出來一點給你們看就好了。說實話,這次拿的A輪之前還算順利,所以我有點擔心團隊經不經得起這個東西,到了A輪之后,我本人的價值、整個項目的價值跟原來會不一樣,我們會也很多新的東西,所以我們現在對團隊的期望也很高。
在宣布獲得A輪融資的發布會上,羅峰同時發布了“移動門診”、“中醫說”、“健康管家”、“岐工坊”等新產品并表示進入新階段后“看中醫”會在行業定制、優化服務、中醫社交、培訓教育、社區醫療等領域全面發力,在提供標準出診服務的同時、還將充分發揮中醫本身的養生保健屬性,嘗試進入養老等領域。
“我覺得人會有一個階段,之前你說你有夢想是你吹牛,我之前只是覺該做的事兒都做了,可是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我逐漸的真的有夢想了。”羅峰說,“我們真的想去給中醫的傳承背書,中醫這個古老的行業一定有它生存的空間,因為它是真的希望能夠幫助別人的一個職業,我們可能要做的是標準化、互聯網化,再加上讓門檻提高,壁壘加深,更專業,其實現在世界上那么多攻擊我們的人,我們不要跟他們爭論,我們先做好自己。我覺得我現在是一個有夢想、有抱負的人了,這是我創業以來最大的收獲。”
當問及他有沒有欣賞的企業大佬時,羅峰回答:“我會覺得那種用心做事情,而且敢于賭未來的那些人真的挺棒的。”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