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CEO張勇:走向全渠道互聯網開始改造供應鏈


    時間:2015-10-14





      “目前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互聯網對消費端的改造,更大的機遇在于互聯網對供應端的改造,數據獲取的扁平化,生產資料和消費者的扁平化,為充分共享提供了現實條件,讓這種改造充滿了機遇。”近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2015新網商峰會發表演講時對電子商務的未來做出了展望。

      電商已拋棄“外掛時代”

      張勇表示,電子商務已經拋棄了“外掛時代”,所有的商業都是網商,數字經濟也正在和線下全面融合,走向全渠道的用戶管理、全渠道的銷售和全渠道服務。

      在張勇看來,過去電子商務走過了十幾年的“外掛時代”,品牌商、制造商把它看做一個額外的渠道,這個有效和強大的渠道讓傳統企業觸及了大量消費者,更誕生了很多淘品牌。而今天,小米完全基于互聯網建立了如此大的規模,深耕線下30年的傳統企業美的大力轉型,寶潔這樣的百年零售巨頭也在積極擁抱互聯網,所有的商業都成為了網商。張勇說,“今天我已經越來越少去問,這家企業電子商務銷售占比多少,因為你很難分得清楚這個銷售是來自于線上還是線下,對消費者整個的管理,最后一定是全渠道的用戶管理,和全渠道的銷售機會的產生,以及全渠道服務的實現。”在這種潮流下,阿里選擇擁抱蘇寧,擁抱銀泰,以數字經濟融合線下商業。

      供應鏈改造剛剛開始

      張勇預言,互聯網現在還停留于消費端,而數字經濟對供應端的改造將會成為一個更令人矚目的趨勢。

      “當今天每個人都對全渠道管理、全渠道銷售產生高度共識的時候,其實我們應該展望未來,在5年以后甚至更長時間,互聯網對我們商業的影響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今天我們所有討論的問題,其實還都停留在消費端,互聯網對商業的改造剛剛開始觸及到供給端。對千千萬萬中國和國際品牌來講,互聯網讓所有消費者可以觸手可及,因為互聯網消費者的數據更容易被捕捉和獲取、分析并產生生產力,而這樣的生產力最終一定會深刻地影響到生產環節的各個方面。今天互聯網對銷售供應鏈的推動改造,一定會影響到生產供應鏈。在生產供應鏈的改造當中,會出現全新的商品設計流程和生產流程,這樣的流程的改變是一種全方位的、真正的C2B的改變。”

      張勇說,C2B的關鍵是把共同消費特征用戶的需求聚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穩定的需求,同時為這群目標消費者開發他們需要的產品,并生產、銷售他們需要的產品,這是我們看到的對于整個消費鏈改造以后,今天互聯網正在推動著的對生產力的改造。在整個過程中,因為整個數據的獲取變得高度扁平化,使得這樣的改造充滿了機會。

      據張勇介紹,阿里巴巴大力推進農村淘寶的“千縣萬村”計劃,在這一過程中阿里發現,無論一家企業的渠道分銷做得多強多深,但是企業最終的夢想一定是希望能通過最扁平化的渠道,觸達最終端的消費者,收集第一手用戶數據,然后作用在整個品牌的升級、產品的設計、生產制造的各個環節。“用數據幫助制造業和生產供應鏈,是數字經濟擁抱實體經濟地球的另一半。當我們把這兩半拼起來的時候,才能實現真正的融合。”

      張勇指出,因生產資料和消費群體的扁平化,在消費端、在供給端未來會走向一種充分的共享。張勇說:“這樣的共享經濟模式,一定會從今天的公共服務,比如說開車,覆蓋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的企業是新網商中的新網商。因為生產要素在這其中被充分共享,人的智力在這上面被充分放大。最終就形成為以各個生產要素重新組合的一種全新的生產模式,因為生產資料、整個消費群體都被高度扁平化了,這時候的充分共享便具備了現實的條件。”

      對于阿里巴巴來講,張勇表示,未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客戶需求的發展,阿里希望從一個批發零售的平臺,發展成為不僅能夠幫客戶觸達用戶,同時還能幫助商家更好地利用數據定義他們的產品,去完成整個生產鏈的再造。“阿里希望在這里能夠獲得新的機會,真正能夠追隨我們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因為在這個時代,做生意的方式已經徹底改變了,所以阿里需要不斷去進取,不斷變革自己的商業模式和服務,這樣才能夠跟得上我們客戶的客觀需求。”

      利用互聯網推動消費升級

      對于最近受到熱議的中國經濟,張勇認為,利用互聯網來推動整個消費的升級,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大家都說現在生意難做,我發展周末電影院都是滿座,餐館爆滿,但賣東西的地方卻冷冷清清,這是因為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我們要想辦法去滿足這些變化。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活法,但是每個年代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擁抱互聯網,這是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巨大機會。我覺得今天和明天到后天都會更加美好,因為整個互聯網對商業的滲透、對商業的改變從一種外掛式的改變走向融合,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完全充分的融合就是我們說的新經濟。只要利用好整個新商業的契機,我們就能真正實現消費升級。”

    來源: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