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到2012年6年,華夏保險合計保費收入為227億。2013年保費收入突破370億元,超過了前6年的總和。2014年保費收入715億元,超過了前7年的總和,市場排名第七,經營業績扭虧為盈。
今年一季度華夏保險再次刷新紀錄,保費收入突破550億元,躋身行業前四。照此增速,到年末有望邁入“千億俱樂部”。
“首先是華夏保險積極響應國家和中國保監會的政策要求,堅持戰略轉型,支持傳統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措施,緊緊抓住新‘國十條’和經濟新常態下的保險業發展大好機會,實現全面新突破,華夏保險要借勢實現彎道超車。”華夏保險董事長李飛說,五年后,也就是2020年,華夏人壽的目標是成為一家綜合性的大型壽險公司,既有高知名度,也有高美譽度,綜合實力名列行業前五甚至前三。
規模和結構相互平衡
2014年華夏保險規模保費收入715億元,市場排名第七,投資收益72.1億元,綜合投資收益率達11.60%,銀保新單規模保費市場排名第二,中介新單標準保費市場排名第一。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華夏保險在業務高速發展的同時,投資收益在行業內也居于前列:借勢資本市場運作,華夏保險2014年賬面實現投資收益72.1億元,同比上升231.8%,綜合投資收益率11.60%,綜合投資收益達到109.27億元。到去年年末,華夏保險總資產同比增長95%,至1303.54億元,提供了穩定的可運用投資資產。
華夏保險在銀保渠道加大布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初華夏保險活動網點只有3780個,到2015年一季度,華夏保險活動網點數量已經增加到12094個。網均產能也由月度網均31萬增至77萬,增長幅度148%。一方面,銀保渠道充實了隊伍,使得人均產能在2015年一季度達到225萬元;另一方面,從最初只抓保費到目前定計劃、看指標等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在提升。在產品策略方面,華夏保險還將萬能險替代原先市場競爭力較弱的分紅險,2014年萬能險實現保費收入649.8億元。
李飛說,華夏保險響應中國保監會的政策要求,堅持“規模先行,結構跟進”戰略轉型。李飛表示,短期內規模先行的戰略不會改變和動搖,做大規模是公司實現雙輪驅動戰略的需要。但規模先行并不是沒有限定和約束的,規模應該是有價值的規模、有效益的規模、可持續發展的規模。
為了實現“結構跟進”,華夏保險在個險渠道做了戰略布局。比如,設計收益型、保障型、客戶體驗型不同策略下的產品體系,完善創業基本法為核心的營銷政策體系,推動新單續期一體化經營、推動客戶經營戰略落地,E行銷系統推廣,以及探索微信創新營銷等。2014年,個險渠道保險業務收入達14.2億元,同比大幅上升66.77%,其中業務價值較高的首期期交保費占比提高至65.9%,轉型成效初顯。2015年,華夏保險力爭新單保費收入擠進市場前十。
“目前市場再選擇人海戰術是有難度的,所以隊伍建設上我們選擇走精英道路,不會大規模增員,但會在健康人力方面下大工夫,實現穩定增長。”李飛說。
在銀保渠道,公司戰略也有所調整,從2015年二季度起,華夏保險停止了銷售一年期產品,將期限拉長至3-5年,躉交產品把期限做長。特別是傳統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后,華夏保險著重加強了傳統險的產品開發及銷售,提高了保障險的比重,主推傳統年金、傳統重疾險和傳統終身壽險。
一系列動作,使公司業務結構得以優化。2014年底華夏保險規模保費同比增長92%;新單保費同比增長95%;實現內含價值180.8億元、同比增長167%,新業務價值2.8億元、同比增長43%。
三大平臺支撐“華夏速度”
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華夏保險分別兩次增加資本金。增資一度被認為是為支撐高現價業務發展紓困。李飛表示,其實華夏保險的高現價產品銷售額度低于保監會基準額,而且2014年償付能力為174%,達到充足Ⅱ類公司標準。目前,華夏保險注冊資本金為153億元人民幣,總資產已達1800億元,償付能力充足且風險控制良好。
李飛介紹,在防范退保方面,公司做了兩件事,一是對客戶進行精細化回訪;另一件事是合同滿期時,與客戶進行充分交流,如保單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客戶是否清楚,歷年來的投資收益情況客戶是否了解,以及短期退保和長期退保是否有差異等,讓客戶對買來的產品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以爭取讓客戶留下來。
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培養。截至今年一季度,華夏保險在全國共設有21家二級機構,400余家營業網點;華夏保險通過定向人才培養、大學生“英才計劃”、核心干部達標工程、后備干部梯隊建設等系統人才工程,建構起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秀的內外勤人才隊伍,目前人員隊伍接近4萬。
在管理方面,華夏保險推行了服務標準化建設,推行“天網工程”和“天使工程”,優化運營指標體系并進行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管理的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也由此不斷提升。
“多年的積累后,華夏在管理、機構、隊伍建設等領域都取得了進步,為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李飛表示,華夏保險未來還將以集中運營、風險控制和資本管理為三大平臺,以績效管理、人才開發、機構發展和技術引領為基礎,升級迭代“華夏速度”。
探索互聯網金融,布局健康養老產業
“投資驅動、產品領先、服務整合、移動互聯”是華夏保險的四大戰略。李飛也詳細闡釋了華夏保險的未來,他表示,華夏保險創新發展的方向是移動互聯網,通過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來改造業務模式,在開拓傳統業務發展新模式之余,探索互聯網金融業態下的全新發展方向。
對于華夏保險而言,如何運用互聯網,意味著多種可能。李飛強調了“整合”的概念,他表示華夏保險未來依然以壽險為核心,通過整合保險服務、養老服務和健康服務,同時將傳統服務與互聯網服務進行整合,延伸和拓展企業價值鏈,以整合大服務贏得客戶。“健康、養老產業是當前國家大力推動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保險業正探索與健康、養老業融合創新發展,我們十分看好這一趨勢。保險公司要借勢而行,把政策優勢盡可能轉化為現實的業務增長點。” 李飛說。
李飛介紹華夏保險的未來藍圖時表示,按照華夏保險五年(2014至2018年)戰略規劃,公司一方面要保持快速的規模發展,另一方面要堅持價值經營導向,同時要不斷通過堅持差異化策略,在未來以創新優勢提升市場地位。圍繞公司的戰略和遠景規劃,華夏保險未來將實現可持續、有效益的高速發展。在“營銷、銀保、團險、中介、電商”為主體的五大銷售渠道基礎上,適當時機進入健康和養老產業,并逐步完善產業鏈,形成“以客戶集中管理與共享為基礎,以交叉銷售與內部市場營運為互動,兼顧規模、價值、創新”的良性局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