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塵領域的行家里手


    作者:吳玲    時間:2015-05-18





    防塵領域的行家里手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同煤集團克塵工作室負責人馮彩亮

      “防塵就找馮彩亮!”這句常被同煤集團礦工掛在嘴邊的話,讓大家在“防塵”和“馮彩亮”之間牢牢建立起條件反射。而在對馮彩亮訪談后,筆者也在心中把“堅守”和“專注”與他搭起了相似的聯系。

      這位土生土長的礦山子弟,性格內斂,閑談中語態緩慢,但一說起防塵,語速便加快,大同口音也會愈加濃重,言語中透著股年輕人才有的沖勁兒。老馮說:“這股勁兒來自對防塵事業堅定不移的專注和近乎瘋狂的熱愛。”

      就是憑著這份專注和熱愛,老馮帶領著克塵工作室在廠商、學院、礦山“多張皮”的防塵領域,披荊斬棘,攻城拔寨,搭建起了共通的協作平臺。而他自己也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大同市科技標兵、同煤集團勞動模范等榮譽。

    堅守

    1990年,剛從山西煤炭工業學校畢業的馮彩亮被分到了海拔1000多米的同煤集團燕子山礦,成為了一名防塵技術員,山上的生活讓這個年輕人第一次嘗到了“歷練的滋味”。

      在一線,技術員過得和煤礦工人幾乎一個樣。馮彩亮沒穿過“好看的制服”,也沒怎么“坐過辦公室”,“看起來就跟煤礦工人一個樣”。

      第一次跟著師傅下井,惡劣的工作環境讓馮彩亮一輩子都忘不了,對于一個剛走出校門的毛頭小伙子而言,這種震撼無法用言語形容,“直到那時,我才第一次發覺自己的工作是那么重要。”

      在這個極力創建健康工作環境的行業,初期的馮彩亮卻被現實殘酷地抹了一臉黑。彼時的防塵治理,一直徘徊在檢查和罰款的惡性循環中,由于技術有限,防塵治理一直都是“邊緣產業”。“就像隔著玻璃觀世界,看得見礦山的所有發展,卻無法融入其中。”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馮彩亮一下子愣住了,半天沒回過神來,他感覺自己瞬間被戳中了,“二十多年來,周圍很多的人都離開了防塵這個崗位,我的堅守就是要拿掉這層玻璃。”

      言知之易,行之難。這時的老馮,展現出其性格中剛毅堅韌的一面。他每天不是在井下圍著數個百公斤重的防塵機械轉,就是在機修廠把替換下來的舊設備拆了裝、裝了拆……10年的時間,這個“捕塵”漢子也只有在春節休息時才離開礦山,“好幾次,在山上待的時間太久了,感覺城里的很多路都不認識了。”

      而這“孤獨”的10年,在馮彩亮眼中,卻是他今后搞技術創新必經的歷練。這以后,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對井下設備的了如指掌,老馮先后參與設計了礦井捕塵網的實際應用等一系列防塵基礎設施設備革新工作,使防塵降塵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專注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0年,燕子山礦成立了無塵化建設辦公室,時任防塵區技術副區長的老馮被委以重任,成立了夢寐以求的技術研發小組。為了能讓閃現的點子在設備上立即體現出來,老馮帶領著自己的隊伍到處“化緣”、蹭設備,“反正我不怕沒面子!”

      兩年之后,為了進一步推進粉塵治理技術的革新,同煤集團相繼引入了技術協作機制,成立了克塵工作室。模擬井下的各等級電壓、微型鉆銑床、套絲機、粉塵采樣器、技術圖書……老馮一下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土豪”,“這是對我們整個團隊最大的信任,必須干出成績。”

      開采和爆破是粉塵產生的起點,他和團隊從源頭入手:改造煤機前后滾筒上的二次負壓降塵器,使水壓保持在5Mpa以上,通過降低割煤產塵量、利用負壓將含塵氣流吸入霧流進行凈化;同時,在支架上安裝一體式隨機遙控自動噴霧,實現割煤、移架、放頂煤自動噴霧降塵和遙控噴霧,解決原液控單向閥自動噴霧的所有缺陷。

      針對不同的工作環境,在綜掘工作面,他和團隊設計出了基于孔達效應的風水專用噴嘴,利用高速空氣流將水引射進混合腔,進行氣水混合霧化,形成更小且吸附能力更強的水霧,使除塵效率增加到85%以上;在炮掘工作面,利用炮眼,設計前探梁噴霧和放炮自動噴霧,對煤體進行注水,增加煤體水分,達到快速高效降塵的目的。

      工作面降塵,煤流系統除塵,這是克塵工作室治理煤塵的主要思路。為了突破這項技術難題,成員們過著井下和車間“兩點一線”的生活:研發、監控、測試、改進,周而復始地循環著。“煤流系統除塵是個多面手,井下空間狹窄潮濕,除塵器一旦打開,很容易淋濕工人的衣服,造成反感。我們設計的礦用噴霧降塵器,就是將霧粒直徑控制在30微米~50微米之間,在噴霧降塵的同時,使含塵氣流吸入霧流得到凈化,避免皮帶打滑、浸濕工人的衣服。”馮彩亮說。

    協作

    幾年時間,老馮帶領的克塵工作室完成粉塵治理技術革新33項,獲得國家專利6項,技術成果在同煤內部和山西省北部地區的中煤、山煤、煤運等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在除塵領域,廠商和院校很多時候是‘兩張皮’,院校重成效,強調除塵率,不考慮礦上在應用過程中的現實問題;廠商重利益,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他會盡力縮短消費周期。廠礦是沒有話語權的。”堅冰,總有融化日。隨著成果的不斷顯現,工作室好似在恐龍時代里底層生活的哺乳動物,并非時代的主導,卻也初試啼聲,小有斬獲。2014年初,太原理工大學機電液研究所致電,邀請克塵工作室的技術骨干前往學校授課。老馮激動得一夜無眠,干了24年防塵工作,這是他第一次站在講堂上分享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我們幾個人為了這堂課,準備了整整一周。我們是真心希望可以和院校搭建起溝通合作的平臺,使成果更加貼近廠礦。”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同年7月,太原理工大學再次組織8名研究生和克塵工作室合作,利用激光粉塵粒度儀和高速攝像機對粉塵和噴霧降塵進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數據。繼院、礦合作后,國營華東機械廠和大同鑫隆機械修造有限責任公司也向克塵工作室拋出了合作的橄欖枝,對工作室的科研成果進行產學沿開發,其中獲得國家專利的礦用噴霧加濕器等實現了成果轉化,為同煤集團第三產業創造了360萬元的產值。

      鮮花滿地來時路,要看前景更催人。如今,老馮和克塵工作室已經名聲在外,但是這群礦山漢子還有更遠大的目標:“成績,只是對一段時間工作成果的肯定,我們的科技防塵路還很長。”

    來源:中國礦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