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中國企業家―――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金龍集團董事長李長杰
近來,金龍集團公司的一系列海外建廠、并購行動,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多年來,金龍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李長杰帶領他的企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誠摯的愛國情懷,演繹著金龍發展的一個個故事,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金龍文化一起相融成長。讓我們走進金龍集團,走近李長杰,看看他帶領的金龍集團是怎樣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
面對國外技術的不成熟 不畏“洋師”創新圖強
金龍集團是國內較早的一家銅加工企業,銅加工原料來源的國際性、裝備技術的國際性,也讓金龍從1987年建廠時間起,就與世界市場緊密相連,成為了一家國際化的企業。
1992年,金龍集團從芬蘭奧托昆普公司引進了國內首條鑄軋法銅管生產線。令李長杰刻骨銘心的,是設備引進后,負責安裝的外國專家那種驕橫的態度,和回國時以保護知識產權為由當面燒毀圖紙的場景。當時國外產品壟斷市場,國內企業激烈競爭。由于缺乏技術支撐,金龍連合格的管材都拉不出來,“金龍制造”心有余而力不足,工序間廢品堆積如山,企業虧損4400萬元,負債率高達116%,金龍已然奄奄一息。
“其實,外國設備的不成熟,讓我們吃盡了苦頭!”提起往事,李長杰仍然心中不平。
“在困難面前,我們不是問政府要資金要政策,而是以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超越創新的路子進行自救。”
努力,再努力!失敗,再失敗!無數的挫折之后,李長杰和他的團隊一舉突破鑄軋新工藝與典型盤拉工藝的技術銜接,基本實現了盤拉不斷管,替代了進口,開發出空調機兩器用薄壁銅盤管,綜合成品率在80%以上,被洋品牌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企業,奇跡般復活了,并且金龍在銅管制造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生產效率提高30%。
面對國外同行的“堵截” 臨困境激發起抗爭勇氣
2005年的8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來訪新鄉總部視察時,看到金龍漂亮的廠房,紅火的生產場景,胡錦濤很是高興。當他聽到李長杰講金龍的規模和在國際上的技術實力時,胡錦濤希望金龍成為民族企業創新的典范。李長杰慷慨地回答:“金龍集團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成長起來的民族企業,只要國家有危難,我們將義無反顧把我們的企業獻出去。”
正是由于社會的支持,李長杰領導下的金龍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機遇。
但金龍的快速擴張,成了同行的“眼中釘”。
2008年金龍墨西哥公司開始籌建,到第二年的10月28日,金龍集團的墨西哥公司沉浸于竣工投產的喜悅中時,一場“反傾銷”官司降臨到金龍身上。這場戲的緣由,是美國銅管企業拉攏德國和日本銅管公司共同策劃的。
面對一場艱巨的國際官司,李長杰以“唐詰訶德”式的勇敢坦然處之。他不卑不亢,堅決應訴,同時提前開始在美國籌備建廠,給對方絕地一擊。
2013年的6月7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無縫精煉銅管材做出反傾銷行政復審終裁,裁定中國涉案企業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傾銷幅度為0.00%。這場長達近6年的國際級別的官司,讓金龍在世界舞臺上顯示了傲然行業的實力。
2014年的5月28日,金龍集團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銅管項目竣工投產。在投產儀式上李長杰說:“金龍集團在美國建廠的成功,意味著美日等同行企業對金龍圍追堵截的徹底失敗,金龍將以新的姿態,新的形象在美國、在世界上站穩腳跟。”
面對貧困與災難 以大愛之心承擔起社會責任
今年的8月7日上午,在云南地震發生的第五天,李長杰就布置金龍的捐助活動。在捐助儀式上,他代表金龍集團向災區人民捐款近320萬元,是新鄉市開展捐助最早、捐助最多的企業。
筆者手中的有一個金龍集團近年來的捐款明細。從明細上看,2000年集團為下崗職工捐款25萬元;2001年為市里貧困職工捐款30萬元;2002年元月和12月先后為貧困職工捐款50萬元,為黨組織“結對幫扶”活動捐款30萬元;2003年元月向新鄉市社會福利機構捐款20萬元;從2005年開始,金龍集團每年向市總工會幫扶中心的款額度提升到300萬元。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集團員工踴躍捐款近1300萬元,并先后分兩批派出50余人的救災與援建隊伍奔赴抗震救災前線;玉樹地震金龍集團又一次承擔起社會責任,將150萬元愛心款送到災區人民手中……迄今為止企業已累計向社會捐款3000多萬元。
面對疑問和期待 言語眷眷滿新鄉
當筆者向他提出了一個久在新鄉人民心中的疑問“為何不在新鄉布局自己的銅管產業,可以增加新鄉的稅收和就業”這一問題時,李長杰微微一笑說:“市場是企業命根子,也是企業追逐的目標,我們必須按照經濟規律辦事。”
他說,作為冰箱空調行業的配套企業,目前國內的空調冰箱企業大都分部在三個地方,一個是珠三角,制冷企業如格力、美的;一個是長三角如德資西門子、日資大金等空調企業;一個是環渤海,這里布局著海爾和日資三洋、韓資LG制冷空調企業。國外,美國也是一個僅次于中國的制冷空調冰箱生產大國,其區域主要集中在南部休斯頓附近。
在這些“冷谷”周圍,李長杰除了重點經營新鄉基地外,還在國內的其他地方布局了珠海龍豐公司、上海龍陽公司、蘇州的倉環公司和煙臺的龍蓬公司。跟隨國內空調企業擴展的路徑,李長杰在重慶布局了龍煜公司。在國外,李長杰在靠近休斯頓附近的墨西哥科維拉州、美國的阿拉巴馬州分別設置了兩個公司。
若只在新鄉布局生產基地,路途遙遠,將無法實現快速供貨,會使金龍在與其他企業的競爭中將喪失其優勢。
“我們必須跟著市場走,才能贏得訂單。這就需要新鄉人民諒解金龍了。”李長杰滿臉誠意告訴筆者。
“我們的思路是金龍發展一盤棋,無論在哪里發展,都是對我們的國家之愛,對我們出生地的新鄉人民之愛,也是對默默奉獻在金龍各個崗位上的員工之愛。這樣的愛,我們金龍將戰無不勝。”
李長杰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而且做的比說的要好。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