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高中學歷的大學講師


    時間:2014-09-05





    只有高中學歷的大學講師―――記攀枝花鋼城集團環業公司渣二廠綜合班班長何明發

      當下鋼鐵行業處在全面深化改革和轉型升級的進程中,攀枝花鋼城集團環業公司渣二廠綜合班班長何明發就是一名由普通勞動者逐漸轉型升級為學習型、技能型、專家型的代表性人物。

      時間追溯到2012年的夏季,焊工班休息室里傳來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焊工何明發被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聘為客座講師。一個原本只有高中學歷的普通工人竟然成了大學里的講師,而且連續5年獲得鋼城集團青年崗位能手、鋼城集團名師帶高徒活動優秀師傅等榮譽稱號,享受公司特殊津貼……何明發,究竟何許人也?

      “井”字號人物

      自鋼城集團1999年舉辦第一屆技術比武大賽以來,何明發沒有缺席過任何一屆。但令人想不通的是:這個在焊工領域響當當的人物,卻從沒有得過第一名。“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從未拿過狀元。”對此,何明發自我調侃道:“我就是公司的‘井’字號人物,排名橫豎都是第二或之后。”

      其實,“名次”二字在何明發的心里并不重要,他告訴筆者:“每一次比賽的過程才是最珍貴的,更要用心體會。”在他看來,為每一次比賽付出的點滴都是對自我的一種提升。更重要的是,通過比賽的平臺,他能領略到其他優秀選手在操作中的風采,通過對比尋找自身的缺漏。

      練就絕活

      一次,在對吊車的發動機缸體進行維修的過程中,不到一天焊縫就開裂的現象讓何明發著急上火了好一陣。在扎實的理論基礎的支撐下,他總算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何明發再次回到了維修現場,通過增加加熱減應區的方法成功破解了這道技術難題。但圖省事的工友們勸他別用此方法,“若采用此方法,原本10分鐘的焊接時間要增加到4個小時,費時費力。”但他不怕麻煩,說:“與其用10分鐘換來短暫的運轉,還不如用4小時換來經久耐用。”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如今,那臺吊車已經報廢,但發動機缸體依然完好。 

      何明發的“絕”活還體現在為員工編寫教材一事上。每當廠區引進了新設備時,他總會事先詳細閱讀其《使用說明書》,再查找大量的資料,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編寫教程,以便員工在短時間內熟悉陌生的設備。工友袁紅禮對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個子師傅贊不絕口,捧著這本接地氣的教材連呼:“實用!實用!”

      執拗得犯傻

      在鋼城集團的“三項制度”改革中,何明發所在的班組由20人減少至6人,自己也由工會組長轉身成為班長。“最大的挑戰在于將鉚工和焊工合二為一,除了對設備進行維修以外,還承擔著對相關備品備件的制作,工作要求更高了。”

      白天,何明發要在廠區制作物件或外出對近10公里的管道進行維護;下午6點停機后,要對生產線上的設備進行檢查修護。

      “這段時間,最早下班的一天是晚上10點半,凌晨兩三點才忙完那是常事。”筆者在班組記錄本上看到,自今年3月份的改革以來,他所在的班組完成修舊利廢55項、計劃檢修95項、制作加工件180余套,維檢設備的完好率達到100%。

      在工友們看來,何明發對工作執拗得有些犯傻,“有些活又不是急活,何必著急呢?”他卻有著與生俱來的“強迫癥”,“當天的活若干不完,就睡不好覺”。因此,在廠區的夜里,他常常是與月亮、星星、焊花相伴。

     盡管工作繁忙,但何明發總會按時出現在機電學院的講堂上,將自己在工作中總結出的老經驗和新發現與學員們悉心交流。有學生感嘆:“何老師能夠20多年來一直堅守在生產一線,從一名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工人成長為校園講堂上的專家,著實讓人佩服。”

    來源:中國冶金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