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鋼結構行業的領跑者――訪長江精工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關富
2014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長江精工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工鋼構”)旗下浙江精工鋼結構集團有限公司等15家鋼結構企業試點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鋼結構行業迎來重大利好,獲批試點的企業也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自成立并順利實現上市目標以來,精工鋼構以其一貫穩健、務實的風格,不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還以高市場占有率、高價值品牌奠定了其在行業中的領軍地位,連續6年被評為綜合實力第一名,領跑行業。當前,在全行業轉型的大前提下,如何創新發展模式,繼續保持快速發展,這是全行業都在思考的問題,而毫無疑問,精工鋼構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列。為此,筆者采訪了精工鋼構總裁孫關富。
發展:做大優勢,領跑行業
孫關富說,精工鋼構之所以能在10余年的時間內快速成長為中國首屈一指的鋼結構龍頭企業,離不開在人才、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傾力投入。
1.人才優勢。孫關富說,精工鋼構多年來始終能走在行業發展前列,是因為公司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擁有一支高素質、知識結構互補、敬業團結的精工團隊。
一是引進高層次人才,激活產學研聯動機制。公司注重行業頂級人才的引進,現有6名國內和多位來自德國、日本等國家的鋼結構頂尖專家;加強校企合作,吸引優秀人才從事公司科研項目;與高校建立聯合實驗室,支持創新項目,將人才的選擇、引進與聯合培養放到科學、合理的動態平臺上,建立了一支高、中、初級梯次結合、專業結構合理的專業技術隊伍。二是培養高素質人才。公司實行“重點人才重點培養、優秀人才優先培養、緊缺人才抓緊培養、青年人才全面培養”,如成立“精工商學院”,開設面向中高層人員的“翔鷹班”和“雛鷹班”,提升干部的綜合素質;組織技術工人參與“重、大、難、精、尖、異”工程技術創新等活動,培養員工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服務意識等。三是高效益使用人才。公司實行“干部助理制”,讓青年人才在實際崗位上挑大梁,使一大批有開拓力和創新力的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實行后備干部換崗輪崗、多崗鍛煉,使后備干部的適應能力和業務水平得到了增強。
孫關富自豪地說:“精工鋼構目前已形成老、中、青三代各具特點的人才梯隊,公司員工平均年齡32歲,正是干事業的黃金時期,這是保障集團未來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石。”公司60%的高管團隊擁有清華、北大、長江商學院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學習背景,中高層團隊中博士、碩士近百人,一線技術工人不僅掌握嫻熟的技術,更有148人擁有JIS、AWS、CWI國際焊接技術資格證書,得到了國際認可。
2.技術優勢。精工鋼構以做專鋼結構專業而聞名,孫關富說,鋼結構建筑和傳統建筑的主要區別在于鋼結構建筑對技術的要求極高,比如超高層建筑、大型機場、工業廠房等的建設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精工鋼構擁有1個具有建筑甲級資質的設計院和3個具有鋼結構專項甲級資質的設計院,同時擁有一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保證了科技研發的領先性。
孫關富特別強調了精工鋼構可開閉屋蓋系統技術、彎扭構件制作技術及產業化、金屬屋面光伏一體化、綠色集成建筑等8項“獨門絕技”在行業的領先優勢。他以可開閉屋蓋系統技術在浙江紹興柯橋區體育中心的應用為例介紹說:“該體育中心設計時并沒有可開閉屋蓋,精工鋼構參與建設后,提出了利用該技術提高場館利用效率、將原規劃建設的會展中心功能融入體育中心設計的理念,不僅為該市節省了數億元資金,且節約了土地資源。”
3.集成服務優勢。公司在高層重鋼結構、空間大跨結構、工業建筑三大傳統業務板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在做專鋼結構專業的基礎上,集團不斷發揮技術整合優勢,延伸產業鏈條,逐步延伸了屋面系統、墻面系統、幕墻系統及樓面系統等上下游產業鏈條,擁有中國金屬屋墻面行業十強的兩家專業公司和一家中國幕墻行業前五的專業公司,形成了成熟的跨專業的研發及管理團隊,運用國際先進的BIM技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集成化解決方案。
4品牌和文化優勢。公司堅持高端市場定位,先后承接了多個地標性建筑,包括國家體育場、上海世博會“世博軸”陽光谷、廣州電視塔、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杭州灣跨海大橋海中平臺等,并參與了北京奧運、廣州亞運、深圳大運、上海世博舉世矚目的“四大盛世”工程建設。這些都是代表建筑業發展最高水平的“扛鼎之作”,精工鋼構秉承“用心做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核心價值觀,以良好的品質贏得了市場口碑。不僅如此,集團近年來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先后承建了世界最大機場沙特阿拉伯吉達國際機場、麥加火車站、日本蠶繭大廈等世界級標志性工程,開拓了中東、南美洲、澳洲和亞洲市場,用技術、服務和信用構筑起的精工鋼構品牌開始走向世界。
截至目前,集團共獲“魯班獎”、“詹天佑獎”和“中國建筑工程鋼結構金獎”等國家級工程獎項270項,在全國同類型企業中名列前茅。
創新:由建筑鋼結構到鋼結構建筑
孫關富說,在行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精工鋼構的發展主要著眼于兩方面:一是要鞏固發展,二個要創新發展。鞏固發展是指精工鋼構將在傳統品牌優勢傳承的基礎上,將在鋼結構細分市場的優勢產品和業務繼續做大做強。創新發展是指由建筑鋼結構向鋼結構建筑升級,核心是技術的創新和業務模式的創新,具體表現是加大對集成建筑的投入。
2013年12月,精工鋼構定增募資10億元,主推綠色集成建筑,進行綠色集成建筑的研發、市場推廣與產業化,計劃形成產能50萬平方米的高層綠色集成建筑。目前,集團綠色集成建筑科技產業園項目已落地浙江紹興。孫關富表示,綠色集成建筑科技產業園項目是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綠色建筑的政策號召、結合鋼結構業務優勢、基于充分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實踐后向產業鏈下游的有力延伸,能夠有效地推進公司的戰略升級。與傳統的產業化不同,精工鋼構的產業化顛覆了按專業分類的傳統,將建造升級為制造,最終能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孫關富解釋稱,精工的集成建筑是以鋼結構為主體結構的建筑,延伸鋼結構上下游產業鏈,通過構建技術集成能力,即涵蓋整體設計技術、結構設計技術、制造技術和安裝技術的整體技術方案的創新能力,為客戶提供不同自由組合集成模塊的方式,實現以客戶為導向的集成創新模式。這些將使精工鋼構完成從建筑鋼結構向鋼結構建筑的轉變,將對集團鞏固龍頭地位、帶動產業創新升級起到積極作用。
談到對公司的管理,孫關富說,作為一家上市企業,精工鋼構有一套完整的ERP管理系統,完善的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是現代化企業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作為公司的一員,他一直以“做人”、“做事”律己律人。“做人”即要真誠待人,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做事”即用心做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是精工人的行為準則,也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不管企業做到多大規模,這兩點是始終不變的。
公司成立10余年來,孫關富與精工鋼構共成長,兢兢業業地踐行著精工人“成就事業、成就你我”的使命。而在員工眼中,他始終是個充滿熱情的精工團隊一員,對工作嚴格要求、對員工關懷備至,出差總坐最早和最晚航班。就像孫關富說的,企業的發展,最終都是“人”的發展,正是孫關富和他的團隊的努力,讓精工鋼構始終能走在行業發展的前列。
來源:中國建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