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宣布進軍移動搜索領域,“移動搜索”也開始成為各大媒體爭相追逐報道的熱點,一時間大家對移動搜索的未來發展議論紛紜。
眾所周知,搜索引擎的本質,在于幫助人們找到想要的信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浪潮,網絡上的數據呈現爆炸式的增長。韓松認為,如何應對這些爆炸的數據,既是搜索引擎面臨的挑戰,也是移動搜索的機遇。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
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大數據”逐漸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名詞。 由于智能手機以及可穿戴計算設備的出現,人們的行為、位置甚至身體生理數據等每一點的變化都成為可被記錄和分析的數據,人類將徹底步入大數據時代。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已經突破5億大關,預計14年第一季度,國內手機網民規模將超PC端,手機用戶超過10億,3G用戶持續增長,以及4G的強勢勁頭,都催生移動大數據的爆發。與之相對應的是,手機上網變得越來越普遍,移動應用數據的爆發性增長越來越突出,大量新數據無時無刻不在涌現,移動互聯網正影響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數據大爆炸,也對搜索引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再是幫助人們從海量信息里面找到結果。而是,在海量結果里面找到唯一。快速找到準確的答案比找到更多的答案更重要,這也引發了用戶對數據的深度挖掘需求。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大數據有五個特征,即:海量的同時也是可細分的、動態的也可擴展的、實時的也可追溯的,沉淀的也可挖掘的以及專屬的也可共享的。
在大數據時代,相對于以往便于存儲的以文本為主的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也變得越來越多,包括網絡日志、音頻、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這些多類型的數據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移動搜索的關鍵:數據挖掘
目前普遍認為,在大數據領域,大數據時代的移動互聯網非常有價值的是數據挖掘,其通過特定的數學模型和算法,對大量的數據進行自動分析,揭示數據之間隱藏的關系、模式或趨勢,為決策提供新的知識,發揮數據的潛在價值。
通過先進的數據處理和挖掘技術,從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有質量、有價值的數據,并且使大量有價值的數據轉化成知識,是大數據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也是移動搜索未來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以傳統的web搜索為例,當用戶以關鍵詞查找信息時,搜索引擎會在數據庫中進行搜尋,如果找到與用戶要求內容相符的網站,便采用特殊的算法——通常根據網頁中關鍵詞的匹配程度、出現的位置、頻次、鏈接質量——計算出各網頁的相關度及排名等級,然后根據關聯度高低,按順序將這些網頁鏈接返回給用戶。這種引擎的特點是搜全率比較高。
比如,在“儒豹”上搜索“林志穎”,除了會出現林志穎的基本信息,同時還會展現用戶在訪問“林志穎”信息過程中可能會感興趣的其他資料——代表作、家庭情況、個人生活信息,甚至目前和他關系緊密的一些其他藝人的資料。這樣的一些信息,恰恰是儒豹對用戶大量搜索林志穎的行為總結和歸納的基礎上,才把用戶關心的信息歸納并且展現出來的。
搜索引擎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文本分析、關系發掘、圖譜構造、用戶語義理解等方面已有豐富的積累,并基于數據分析和挖掘,將傳統搜索和挖掘相結合,實現精準匹配用戶搜索需求。
APP搜索:看上去很美
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下,APP,云應用,社交和物聯網等讓數據爆炸式增長。然而,APP的數據因為沒有web化而是私有化,這也導致有價值的結構化數據正在慢慢遠離搜索引擎。以微信、微博為例,大量的社交數據搜索引擎拿不到,而這些應用卻占據了手機用戶上網流量的一半以上。
不少廠商都在積極構建一站式的移動搜索平臺,然而從目前實施情況來看,不管是從表現形式還是搜索結果,app搜索遠未達到用戶需求。表面來看,對用戶而言,如何對APP內信息快速抓取和整合才是移動時代的最迫切需求,但APP搜索本身還只是一個偽命題。
搜索引擎面向的是海量的數據,而在app時代,電商、論壇、社交等垂直類的熱門APP在達到一定規模后,都會屏蔽搜索引擎的爬蟲,將自己的數據私有化。垂直網站正將其數據私有化,社交網站天生私有化,云應用提供商保存著用戶的私有數據。不管是結構化數據還是非結構化數據,App搜索天生缺乏搜索特性,再加上手機具有私密性特征,數據的保密也是一大挑戰。
進入14年,隨著PC、手機、電視、Pad等多屏終端的聯網,數據的爆發將激增,用戶的搜索習慣也將改變,移動搜索引擎將面臨新的挑戰。
Web搜索將煥發生機
相關數據顯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通過碎片時間使用移動終端,他們運用移動終端進行社交和娛樂,遠遠超過了搜索的應用。隨著移動終端自身的發展,手機或平板電腦已經成為了更多信息的載體,通過一個整合平臺獲取更多信息是人們的必然需求。
據調查:有60%以上的智能手機用戶安裝超過30個APP應用;80%的智能手機用戶“每天都會使用的應用”不超過5個;60%以上的用戶“每周都會使用的應用”不超過5個。可見,智能手機用戶常用APP非常少,大多數的App應用都處在閑置狀態。
在移動互聯網市場,應用的碎片化導致手機用戶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都會選擇專用的APP,很少搜索;搜索在移動互聯網市場還沒有形成規模,用戶還沒有形成搜索的習慣。業內倒是更看好“基于位置LBS搜索”的未來。手機之于PC,前者增加了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GPS,或者說是位置信息。當搜索又增加一個條件時,使用者得到的便利將會非線性地增加。
例如,“我的車沒油了,搜索加油站,可能有很多對我毫無意義的信息出現;而如果搜索離我最近的加油站,那就非常有用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基于位置的搜索,也是一種個性化的推薦。”
隨著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普及、深入,移動電商、移動支付等應用的多樣化,勢必會造成信息的過載,也就有了搜索的客觀需求。
調研發現,移動互聯網用戶對移動搜索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且,移動搜索是在擁有移動互聯網WAP流量大占比的情況下仍保持高速增長的一個領域。隨著WAP的逐漸淡出,手機WEB、APP的進一步成熟,這一市場將會進入加速期。
來源:泡泡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